初夏的阳光,透过第七中学高一二班教室的窗户,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里弥漫着粉笔灰和旧书本特有的气味,夹杂着少年们略显躁动的呼吸声。
期中考试“双榜首”的余温,仍在林向阳和他所在的大杂院里悄然流淌。
那顿庆祝的猪肉饺子带来的满足与欢愉,早已化作更深的动力,推动着林家兄妹在各自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林向阳享受着这份凭借实力赢得的、略带疏离的尊重,但也时刻提醒自己,需如履薄冰,不可沉溺。
此刻,讲台上站着的,是教授地理的崔老师。
一位年近五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厚重黑框眼镜的老先生。
他教学严谨,甚至可称古板,对课本有着近乎执拗的遵从,最不喜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超纲”的奇谈怪论。
“……综上所述,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足以支撑我们独立自主地完成社会主义建设。”
崔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点了点,“尤其是东北地区,鞍山、本溪的铁矿,抚顺、阜新的煤矿,构成了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础。这一点,大家必须牢记!”
他扶了扶眼镜,目光扫过台下,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大部分学生都低头奋笔疾书,记录着这考试的重点。
林向阳坐在后排,同样在认真听讲。对于这个时代的地理认知,他抱着学习和补充细节的态度。
只是,当听到崔老师以无比肯定的语气,将“地大物博”局限于课本上那有限的几处矿产时,他内心深处属于未来的广阔视野,不禁泛起一丝微澜。
他知道的更多,更多。
那些沉睡在广阔国土之下,尚未被这个时代充分认知的“工业血液”,那些关乎未来国运的战略资源……
“当然,”
崔老师话锋一转,似乎想拓宽一下学生的视野,但语气依旧带着固有的框架。
“世界上其他地区,也有其重要的资源。例如,中东地区,沙漠广布,环境恶劣,但据西方地质学家考察,可能存在一定的石油储藏。不过,其开采难度极大,且多为西方列强所控制,于我意义不大。”
他这番带着时代局限性和信息壁垒的论述,本是为了衬托我国“自力更生”的正确性。
然而,“中东”、“石油”这几个字眼,却像钥匙一样,瞬间打开了林向阳脑海中那座庞大的信息库。
未来几十年的世界能源格局、那些牵动国际风云的巨型油田名字,如同地图上的光点,骤然亮起。
他下意识地,轻轻摇了摇头。
并非挑衅,只是一种基于绝对信息差的本能反应。
这个细微的动作,却没有逃过一直在讲台上俯瞰众生的崔老师锐利的眼睛。
崔老师的讲课声戛然而止。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学生都疑惑地抬起头。
只见崔老师脸色沉了下来,目光如同探照灯般,牢牢锁定在林向阳身上。
“林向阳同学,”
他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悦,手指敲了敲讲台,“你摇头,是对老师刚才所讲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见解吗?”
刹那间,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到了林向阳身上。
有好奇,有惊讶,也有幸灾乐祸——尤其是坐在前排的周胖子,嘴角已经抑制不住地向上弯起,等着看这个风头正劲的“插班生”如何下台。
谁都知道,挑战崔老师的权威,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林向阳心中暗道一声“疏忽了”。
他并非有意显摆,只是思维惯性使然。
但此刻被点名,若退缩不语,反而显得心虚,更可能坐实“对老师不敬”的嫌疑。
他深吸一口气,在脑海中急速权衡。
不能透露任何超越时代的信息来源,但可以用一种符合“天才学生”人设的、基于广泛阅读和合理推测的方式,来回应。
他站起身,姿态恭敬,语气平和却清晰:
“崔老师,我不敢有什么不同见解。只是刚刚听到老师提到中东石油,学生偶然想起以前在一些旧的英文和俄文地理书刊上,看到过一些相关的、可能不太成熟的勘探理论和猜测,觉得与老师所讲略有出入,一时失态,请老师见谅。”
他巧妙地将知识来源推给了“旧的英文和俄文地理书刊”,这在逻辑上存在可能,也符合他“爱看书”的形象。
“旧书刊?”
崔老师眉头皱得更紧,显然不信一个学生能接触到多少有价值的外文资料,更不信那些东西能比自己手中的部编教材更权威。
“纸上谈兵!那些西方的东西,充满了臆测和殖民掠夺的视角,岂能当真?你说略有出入,那依你看,这中东的石油,情况究竟如何?”
他的话里带着浓浓的考较和质疑,显然认为林向阳是在信口开河。
周胖子在底下几乎要笑出声,觉得林向阳这次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林向阳心念电转,知道不能再仅限于口舌之争。他需要一种更直观、更具冲击力的方式。
“崔老师,”
他目光扫过讲台上那张有些泛黄、绘制相对简略的世界地图,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请求:
“可否允许我,借用一下黑板?我想……画一张简图,或许能更清楚地说明我看到过的一些……推测。”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在黑板上画世界地图?
这可不是描红,需要极强的空间记忆和绘画功底!
就连崔老师自己也未必能徒手画得精准!
崔老师也是愣了一下,看着林向阳那平静而自信的眼神,一股被挑战的愠怒混合着几分好奇,让他冷哼了一声:“好!我倒要看看,你能画出什么名堂!上来!”
他侧身让开了黑板中央的位置。
在全班同学屏息凝神的注视下,林向阳稳步走上讲台。
他拿起粉笔,略一凝神,脑海中那幅清晰的世界地形图便已展开。
他没有丝毫犹豫,粉笔落在黑板上,发出清脆的“哒哒”声。
起笔,是欧亚大陆的轮廓,线条流畅而准确,仿佛早已刻画在他心中。
喜欢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