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干事清了清嗓子,继续道:
“经过调查核实,‘向阳互助组’主要是林向阳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发挥自身技术特长,帮助邻里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体现了互帮互助、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其弟弟妹妹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属于正常的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范畴,并非所谓的‘雇佣童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闻声从屋里走出来的林向阳身上,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明确的定性意味:
“李主任特别指出,林向阳同学这种行为,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勤工俭学和劳动实践,是值得肯定的!这与当前提倡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街道办对此表示支持!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理解,共同营造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大院氛围!”
“勤工俭学”!
“劳动实践”!
“街道办表示支持”!
这几个词如同定音锤,重重落下,彻底为这场风波画上了句号。
院子里响起了低低的议论声,多是释然和对林家的认同。
王翠花那张探出窗户的脸,瞬间变得惨白,随即又因羞愤而涨得通红,她猛地缩回头,“哐当”一声狠狠关上了窗户,再无动静。
林向阳心中那块大石,终于落地。
他上前一步,对刘干事诚恳地说:“谢谢刘干事,谢谢李主任的肯定和理解!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厉,好好学习,继续帮助邻里,绝不辜负街道和学校的期望!”
他的表态,谦逊而得体,赢得了周围不少邻居赞许的目光。
刘干事满意地点点头,又例行公事地鼓励了几句,便转身离开了。
危机解除,而且是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不仅洗清了污蔑,还获得了官方的正面定性!“勤工俭学”这块牌子,无疑为“向阳互助组”未来的活动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
晓梅和卫国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夏日的暮色,如同打翻的砚台,浓稠的墨色自天际向四合院缓缓浸染。
街道办刘干事那番“勤工俭学”、“劳动实践”的定性话语,如同一声清脆的梆子,敲散了笼罩在林家屋顶数日的阴云,也暂时镇住了某些宵小之辈蠢蠢欲动的毒舌。
院子里,纳凉、闲聊、准备晚饭的邻居们,投向林家那扇破旧木门的目光,少了几分之前的探究与疑虑,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释然,甚至是一丝隐晦的认同。
王翠花家门窗紧闭,一下午都没见人出来,想必是没脸见人,也怕被唾沫星子淹死。
屋内,煤油灯如豆的光芒摇曳着,将兄妹三人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土墙上,拉得忽长忽短。
“哥,这下可好了!李主任都说咱们是‘勤工俭学’!”
林卫国挥了挥拳头,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兴奋和扬眉吐气,“看谁还敢乱嚼舌根子!”
他只觉得胸口憋着的那股恶气,终于畅快地吐了出来。
林晓梅虽然也松了口气,小脸上重现了些许血色,但那双早慧的眼睛里,却还残留着一丝后怕。
她小心地整理着那本立下大功的“义务劳动记录本”,轻声说:“幸亏大哥你早有准备,让咱记了这个本子……不然,光凭嘴说,刘干事怕是不信。”
林向阳看着弟妹,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但眼神深处却并无多少轻松。
“风波暂时是过去了,但咱们不能掉以轻心。”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弟妹立刻安静下来的力量,“王翠花这次没得逞,难保不会有下次。而且,‘勤工俭学’这块牌子,是护身符,也是紧箍咒。以后咱们做事,得更讲究分寸,得更‘名正言顺’。”
他走到炕边,拿起那本封面仅有一个墨色“盾”字的册子,指尖拂过那粗糙的纸面。
“盾”字的沉静力量,似乎透过指尖,缓缓流入心中。
这次危机,与其说是靠运气或辩解度过,不如说是依靠提前的谨慎(记账)和关键时刻的主动作为(高调学雷锋、争取文艺队身份)争取到了官方的定性。
这本身就是一种“盾”的运用——不是硬碰硬的对抗,而是利用规则和形势来保护自己。
“要想真正立得住,光靠小打小闹的修补和摆摊是不够的。”
林向阳的目光扫过屋内简陋的陈设,最终落在墙角那几本用旧报纸小心翼翼包裹着的书籍上——德文机械书、俄文技术手册,还有这本“盾”字册子。
“咱们需要更深的本钱,别人夺不走、仿不了的本钱。”
“本钱?”
卫国眨巴着眼,有些不解,“咱们不是攒了点钱吗?还有大哥你会的手艺……”
“手艺需要练习,知识需要验证。”
林向阳打断他,眼中跳动着煤油灯焰芯般的光芒,“总在院子里敲敲打打,一来惹眼,二来也做不了精细的活儿。有些东西,有些想法,需要个更安静、更不受打扰的地方来琢磨。”
他的视线,最终定格在屋内最阴暗的角落,那个通往他们秘密地窖的、用破席子遮掩的入口。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迅速清晰、成型。
“晓梅,卫国,”
林向阳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从今天起,咱们家,也要有个‘实验室’。”
“实验室?”
晓梅和卫国同时惊呼,这个词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带着一种神秘的吸引力。
他们只在学校的自然课和前不久哥哥修复风琴时,隐隐约约触摸到这个词的边缘。
“对,实验室。”
林向阳走到地窖入口,掀开破席子,一股混合着土腥气和储藏食物味道的、略显阴凉的空气涌出。
“就在下面。”
地窖,原本只是为了应对粮荒而挖掘的藏粮之所,空间狭小,阴暗潮湿。
但在林向阳的规划里,这里将不再是单纯的仓库,而是一个秘密的、属于他们兄妹四人的“技术孵化器”。
说干就干。
接下来的两天,兄妹三人像是上了发条。
喜欢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