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凭借直觉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硬算出来,但总觉得不够优美,不够“聪明”。
林向阳看着妹妹困扰的样子,心中那个模糊的计划瞬间清晰起来。
地窖实验室因意外窥探而不得不暂时低调,但另一个“战场”——知识竞赛的舞台,正可以成为他施展“信息差”和“技术流”的绝佳机会。
只不过,这次他不再是台前的选手,而是幕后的“教练”。
辅导晓梅夺冠,不仅能巩固她“神童”的地位,为家庭赢得荣誉和可能的实际好处(如奖学金、升学便利),更是对自身价值的一次隐性证明,能有效对冲“互助组”被举报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赢得学校和街道的认可。
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卷中高潮”。
“来,”林向阳坐在晓梅旁边,拿起一支铅笔,“咱们不急着一道道算。哥教你几个‘窍门’,或者叫‘数学思想’。”
他没有直接讲解具体题目,而是在草稿纸上画起了简单的图示。
“你看,像这种‘鸡兔同笼’,或者涉及分配、盈亏的问题,有时候硬算很麻烦。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打包’。”
他用圆圈和线条代表头和脚,用假设法一步步推导,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形象的思维游戏。
“还有这种数列找规律的题,不要只看相邻两个数的差,有时候要看差的差,或者跳着看,甚至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种‘生长模型’……”
他引入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简易概念,但避开了复杂的术语,只用“每次增加的数量一样”或“每次变成原来的几倍”这样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描述。
他甚至小心翼翼地,将一元一次方程的“设未知数”思想,包装成了“假设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的数我们不知道,叫它‘某数’,然后根据题目告诉我们的条件,列出‘等式关系’……”
这无疑是超越这个时代小学教学大纲的“核武器”,但他讲得深入浅出,结合具体实例,让晓梅觉得这并非高不可攀的理论,而是一个极其好用的“工具”。
晓梅的眼睛越来越亮。
大哥的讲解仿佛为她推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她看到了数学背后那片更广阔、更有序的天地。
那些原本需要绞尽脑汁、迂回计算的难题,在大哥的“窍门”面前,似乎变得清晰而直接起来。
她贪婪地吸收着这些新奇的思想,小脑袋飞快运转,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举一反三。
林卫国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他虽然对数字不敏感,但也能感觉到大哥说的这些东西“很厉害”,看着姐姐那恍然大悟、眼神放光的模样,他挠挠头,由衷地觉得:“读书人的脑子,果然跟俺们不一样。”
接下来的两天,林家的夜晚都是在这样一种静谧而专注的氛围中度过的。
窗外可能存在的窥探似乎暂时消失了,但林向阳并未放松警惕,进出地窖变得更加小心。
他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为晓梅进行“考前突击”上。
他不再灌输新知识,而是着重训练晓梅的思维灵活性和解题策略。
“遇到难题不要怕,先想想它可能属于哪种类型,我们学过哪种‘思想’可以用来对付它?”
“计算要快,更要准,心算不行就打草稿,草稿也要工整,方便检查。”
“时间分配很重要,先做有把握的,奇怪的题目留到最后。”
他甚至模拟竞赛环境,给晓梅出了几套“模拟卷”,限定时间完成,然后一起分析得失。
晓梅的天赋在这种高强度的思维训练下被充分激发,她不仅迅速掌握了大哥教的“窍门”,更能灵活运用,时常冒出一些连林向阳都暗自称赞的巧妙解法。
竞赛日,终于在一片晴空中到来。
区中心小学大礼堂外,彩旗飘扬,气氛庄严。
各校的参赛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依次入场。
家长们则被拦在门外,翘首以盼。
林向阳和卫国作为“家属”,自然无法进入。
他看着晓梅穿着洗得发白但干净整洁的衣裳,背着那个母亲留下的、曾经被划破又精心缝补好的书包,瘦小的身影跟在陈老师身后,即将迈入那扇大门,心中不禁也泛起一丝紧张。
“大哥,姐姐能行吗?”卫国攥着拳头,比他自己上场还紧张。
“她准备好了。”
林向阳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语气平静,目光却紧紧追随着晓梅的背影,直到她消失在门内。
竞赛开始了。
礼堂内鸦雀无声,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小学生们或凝神思考,或奋笔疾书,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压力。
林向阳和卫国没有离开,就在礼堂外的树荫下找了个地方坐下等待。
时间仿佛过得格外缓慢。
与此同时,礼堂内。
林晓梅深吸一口气,摊开试卷。
目光扫过题目,前面部分的基础题对她而言毫无难度,她运笔如飞,心算配合草稿,准确而迅速地推进。
很快,她遇到了中段的几道应用题,题型灵活,条件隐蔽。
若是以前,她可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迂回计算。
但此刻,大哥教的“打包思想”、“假设某数”等方法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
她稍加思索,便找到了关键,列出清晰的关系式,解题过程流畅得让她自己都有些惊讶。
然而,真正的挑战出现在最后一道压轴题。
这是一道极其复杂的逻辑推理与计算结合题,涉及多层条件和隐藏信息,文字描述拗口,意图迷惑考生。
许多学生读了几遍题都摸不着头脑,急得抓耳挠腮。
林晓梅的额头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道题的难度超乎想象。
她尝试了几种常规思路,都陷入了死胡同。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周围已经传来其他学生放弃的叹息声和焦躁的翻卷声。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闭上眼睛,回想大哥的话:
“……遇到看似无解的题,试着跳出来,用更高的视角去看它……或者,找找有没有哪个条件可以被‘等价替换’,让问题变简单……”
更高的视角……等价替换……
喜欢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