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仔细检查着相机的每一个细节。
当他尝试着扳动一个锈蚀的旋钮,相机侧面一个不起眼的、用于更换胶卷的暗盒仓盖,“咔哒”一声,弹开了一道缝隙。
借着窗外透进的光线,林向阳凑近那道缝隙,看向暗盒仓的内部。
在仓壁靠近镜头卡口的位置,他看到了一个用极细的刻针刻上去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标记——
那不是一个字母,也不是数字,而是一个极其简易的、由两个同心圆和三条放射状短线组成的图案。
这个图案……
林向阳的呼吸骤然停滞!
他猛地直起身,飞快地从自己书包最内侧的夹层里,掏出了那本从不离身的“盾”字册子,急速地翻到中间某一页。
在那页的右下角,绘制着一个用于说明某种光学折射原理的示意图旁边,用作装饰或者说标记的,正是这样一个由两个同心圆和三条放射状短线组成的、一模一样的图案!
轰——!
仿佛一道惊雷在林向阳脑海中炸响!
田老师舅舅留下的、来自德国的报废相机!
“盾”字册子里隐秘的标记!
还有之前那些德文机械书、图书馆那本带有德文笔记的《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这些散落的点,在这一刻,被这个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相同标记,串联成了一条清晰的、令人心惊肉跳的暗线!
这台相机的原主人,田老师的舅舅,他到底是什么人?
他和“盾”字册子的来源,和那些流落各处的德文技术资料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台看似报废的相机,它的内部,除了精密的机械和光学部件,是否还隐藏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大哥,怎么了?”
晓梅敏锐地察觉到了大哥脸色的剧烈变化和眼神中的震惊,小声问道。
林向阳没有立刻回答,他的手指轻轻拂过相机冰凉的机身,感受着那锈迹下的精密与沧桑,目光最终落在那弹开的暗盒仓缝隙上,仿佛要穿透金属,看清里面所有的奥秘。
他抬起头,看着围在身边、一脸关切的弟妹,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和前所未有的凝重:
“没什么。这台相机……我们可能,要好好‘研究’一下了。”
窗外,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暮色四合,将大杂院笼罩在一片朦胧的灰暗之中。
夏日的暮色,如同打翻的砚台,浓稠的墨色迅速浸染了四合院的上空。
林家屋内,那台来自田老师舅舅的德国旧相机,静静地躺在炕桌的旧绒布上,像一个沉睡多年、突然被惊醒的谜团。
林向阳指尖仿佛还残留着相机金属外壳那冰凉的触感,以及暗盒仓内那个与“盾”字册子如出一辙的隐秘标记所带来的震撼。
田老师的舅舅、德文技术资料、神秘的“盾”字册子、还有这台报废的相机……这些散落的点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联起来,指向一个未知而可能危险的源头。
“大哥,这相机……有什么问题吗?”
林晓梅看着大哥凝重的脸色,小声问道,她敏锐地察觉到这台“礼物”背后似乎并不简单。
林向阳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
他不能把弟妹完全卷入这莫名的漩涡,但也不能让他们毫无防备。
“暂时看不出来。”
他选择了一个稳妥的说法,手指轻轻点了一下相机暗盒仓的位置,“不过,这东西里面结构很复杂,有些地方……比较特别。田老师的舅舅,可能不是普通人。”
他点到为止,没有深入解释那个标记,但“不是普通人”这几个字,已足够让晓梅和卫国意识到分量。
连懵懂的晓雨也抱紧了怀里的小布娃娃,大眼睛里闪过一丝不安。
“那……咱还拆吗?”
卫国看着那台相机,既好奇又有些犹豫。
“拆,当然要拆。”
林向阳眼神恢复坚定,“但不是为了玩。我们要弄清楚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那些特别的地方。”
他看了一眼晓雨,“不过要更小心,不能损坏里面的东西,尤其是镜片和那些细小的弹簧、齿轮。”
他将相机重新用绒布仔细包好,藏进炕柜最深处,与那几本德文机械书和“盾”字册子放在一起。
这个小小的角落,已然成为了林家最核心也最危险的秘密所在。
窗外彻底暗了下来,虫鸣声此起彼伏。
王翠花家似乎彻底偃旗息鼓,钱叔也再未出现,但那种无形的压力,却如同这夏夜的闷热,沉甸甸地笼罩在林向阳心头。
知识、技术、还有这些来路不明的秘密……
想要守护这个家,在未来可能的风浪中站稳脚跟,他需要更多的筹码。
图书馆的知识是基石,但一些更前沿、更实用,甚至可能触及当前技术边界的东西,往往藏在更隐蔽的角落。
无线电技术,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其意义不言而喻。
无论是获取信息(超越矿石收音机),还是未来可能的技术应用,都极具价值。
而一些因为历史原因流落民间的外文技术书籍,往往是获取这类知识的最佳途径。
第二天是周日,天空湛蓝,阳光炽烈。
林向阳决定主动出击。
他并未带上那枚珍贵的错版邮票,但那枚邮票潜在的价值和晓梅精准的眼力,给了他底气。他需要为家庭的知识库,再添一块重要的拼图。
“晓梅,卫国,今天我们去东市的旧货摊逛逛。”
林向阳一边整理着一个小小的布包,里面装着家里仅有的几块钱零钱和一些用以交换的零碎物品(如几枚品相尚可的普通邮票、一小段铜丝),一边对弟妹说道。
“去淘宝贝?”
卫国立刻来了精神,他最喜欢跟大哥出去“探险”。
“嗯,看看有没有有用的旧书,或者……别的什么。”
林向阳看了一眼晓梅,“尤其是晓梅,留意有没有讲无线电、电子管之类的书,俄文的也行。”
晓梅会意地点点头,她明白大哥的意图。
兄妹三人跟赵大爷打了声招呼,便出了门。
喜欢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