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还是当时咱们自己人不把这些宝贝当回事,才让文物贩子钻了空子,一次次想往外运。”陶兄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遗憾。
“也重视起来了,所以这批青铜器,就成了上海博物馆的第一批馆藏文物。”赵导指着展柜里的复制品,“但浑源李峪村才是它的‘老家’啊。你们也看到了,这牺尊造型多独特,饕餮衔凤纹多精美。那大家有没有想过,这牺尊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难道是装酒的?”晓萱盯着牺尊的腹部,猜测道,“以前看古装剧里,好多动物造型的青铜器都是酒器。”
“还真让你说对了大半!”赵导笑着点头,“它确实是盛酒的礼器,而且是等级很高的礼器,主要用在祭祀、宴饮这些重大场合。”
宇辰凑近了些,打量着牺尊的纹饰:“这么精美的纹饰,又是用来装酒的礼器,是不是只有贵族或者王公贵族才能用啊?”
“没错!”赵导解释道,“青铜器是‘明贵贱,辨等列’的象征,不同等级的人能用的器物,在造型、纹饰、大小上都有严格规矩。这牺尊造型独特,纹饰还融合了饕餮和凤凰——饕餮象征威严,凤凰是祥瑞之鸟,能用上它的,绝对是身份显赫的人物。”
“那它肚子这么大,装的酒又多又香醇啊!”小虎咂咂嘴,满是好奇。
“大家仔细看,它肚子中间有个孔。”赵导指着牺尊的腹部讲解,“往这个孔里放个容器,容器里装白酒,前后两边是贯通的,外面可以加热水或者加冰——这样一来,它就能起到冰镇或保温的作用,所以它其实是个温酒器。”
“哦!原来是这么用的,相当于古代的‘保温壶’兼‘冰酒器’,古人也太会想办法了!”梦瑶恍然大悟,忍不住连连称赞。
“确实聪明,既实用又精致,这设计太妙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全是赞叹声。
“我也要做一个!”小虎眼睛一亮,又犯了“动手瘾”。
“等把博物馆逛完,你要做的东西怕是能把你家都装满了。”陶兄笑着打趣,伸手揉了揉小虎的头。
这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小虎也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赵导等笑声平息,继续说道:“咱们再看它的前面,牛角向前延伸,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有神,鼻子这儿还套着个鼻环。从这个细节就能推测,在春秋时期,牛已经被人类驯化了。”
“对,鼻环就是驯化的关键证据。”吃瓜博主立刻附和。
“这就是咱们浑源出土的牺尊。”赵导的语气柔和了些,“大前年的时候,它的原件曾回到大同博物馆展出过一段时间。当时好多人都盼着它能永远留在‘老家’,可惜这只能是个奢望。”
大家听着,都默默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惋惜。
“不过这牺尊在上海特别受欢迎。”赵导话锋一转,“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市民十大最喜欢的文物’评比里,它连续好多年都榜上有名。”
“真的吗?为什么上海市民这么偏爱它呀?”梦瑶好奇地问。
“今年春天有位先生特意揭开了这个谜底。”赵导笑着解释,“上海有股市啊!‘牛’谐音‘牛市’,上海市民选它,是盼着‘牛气冲天’,希望股市能一直红火。”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寓意也太讨喜了!”梦瑶一下子明白了,忍不住笑出声。
“现在正好赶上股市刚迎来小牛市,”赵导顺势说道,“所以啊,大家有机会一定要来看看这牺尊,沾沾它的‘牛气’,讨个好彩头!”
“好!”大家纷纷赞成。
“‘牺尊’这名字起得特别有讲究,”陶兄接过话头,语气里满是考究,“一是因为它模仿了牛、羊这些祭祀‘牺牲’的造型,二是它本身是‘尊’这种礼器,把古代的祭祀文化、青铜工艺和礼制思想全浓缩在这一件器物里了。”
他顿了顿,又指着牺尊说:“你看这器型,看着稳重,虽然四足矮短,但牛头上的双角多有张力,眼睛瞪得溜圆,又特别真实,把造型和实用结合得恰到好处。”
“没错,‘牺’字的门道可深了。”吃瓜博主立刻补充,“在古汉语里,它最初指的是祭祀用的纯色牲畜,比如牛、羊,自带神圣感。《说文解字》里就说‘宗庙之牲也’,就是专门给宗庙祭祀用的动物。后来才衍生出‘牺牲’这个词,特指献给神灵的祭品,象征着纯洁和奉献。所以用动物形态做酒器‘尊’的外形,这可是中国青铜器独有的特点。”
“从功能上说,‘尊’就是盛酒器。”赵导接着科普,“从商代早期就开始用了,一直用到战国,在青铜器里算是使用时间很长的器形。基本样式是大敞口、有肩膀、高圈足,形制也多,圆尊、方尊、鸟兽形尊都有。”
他话锋一转,强调道:“但‘尊’可不只是装酒的容器,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礼仪等级和权力。”
“大家来看这边的青铜器!”赵导往前带了几步,指着展柜里两件纹饰细密的器物介绍道,“这两件是春秋时期的炊具,一件是蟠虺纹青铜鼎,另一件是蟠虺纹青铜豆,都是咱们博物馆的馆藏珍品。重点看它们身上的纹路,这叫蟠虺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