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何先生,咱们继续赶路。”
“赶路?不与队伍同行了?”
“不必了,让他们慢慢走吧,咱们先一步去庆国京都。”
……
半个月后,许长安一行六人终于抵达了庆国京都。
消息一传出,庆国京都一片沸腾。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目前来说,流传到庆国的诗词只是许长安诗词集中的少部分。
但,却已经令得他在庆国被人冠以了“诗仙”的称号。
一来,这些诗词作品的确让人震憾,就连公认的文坛大家庄墨韩都由衷钦佩,更不要说其他人。
其二,流传在庆国的诗作中有这么两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如此一来,便更加让许长安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疑似仙人降临凡尘,故而便有了一个“诗仙”的美誉。
这样的结果,令得范闲很是尴尬与无奈,本来,他有这个机会的,结果却被人抢了先。
而且,他将之前的书稿整理了一番,印了一些《红楼梦》想要扳回一局,结果却没引起多大的反响。
倒不是说书不好,主要是时机不对,如今京都最火爆的话题几乎都是围绕许长安展开的。
除了那些让人津津乐道的诗句之外,他的行踪也成为大家议论与期待的一件事。
如今,诗仙终于驾临庆国京都,无论是庆国的权贵还是普通的百姓,都希望能够亲眼看看这个传奇人物。
只是,许长安一行乃是低调入城,除了庆国相关的官员之外,其他并不知道他已抵达。
之后又应召入了皇宫,庆帝亲自设宴盛情款待。
这场晚宴的规模可谓罕见,除了庆帝亲自作陪,太后、皇后、长公主也在,另外还有庆国的不少皇亲国戚,以及朝中重臣。
范闲沾了父亲的光,第一次进入了皇宫,也终于亲眼得见了抢尽他风头的另一个穿越者。
当二人双目对视的那一刻,许长安不由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范闲心中暗骂:笑你大爷!
许长安按礼节一一向庆帝、太后等人见了一礼,随之嘱护卫取出五个精美的匣子。
这是他准备送给庆帝、太后、皇后、太子以及长公主的特殊礼物。
匣子里面装了一套诗词集,还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另外还有北齐皇家内库出品的香皂、肥皂、牙刷、牙膏、洗头膏、洁面乳以及香水。
看起来这些礼物似乎太寒酸了,但要是拿到外面去卖,估计二千两银子一个匣子,也多的是人抢着要。
毕竟物以稀为贵。
“陛下,外臣此番出使贵国,也未带什么珍贵的礼物。
这匣子里有外臣的一些作品,以及我大齐皇家内库的一些新的商品,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请陛下、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太子殿下、长公主殿下笑纳。”
一番客套与礼数之后,晚宴正式开始。
那真的是高朋满座、鼓乐齐鸣、美酒佳人、轻歌曼舞、觥筹交错……双方其乐融融,宾至如归。
酒至酣处,范闲突然站起身来,高声道:“听闻许大人诗才出众,有诗仙之美誉。
今晚大家这么高兴,许大人何不以晚宴为题,现场赋诗一首以助酒兴,同时也能让大家开开眼界?”
这家伙分明就是羡慕、嫉妒、恨,故意在这个时机发难。
要是许长安吟出一首牛头不对马嘴的诗,那岂不是露了馅。不得不说,这家伙有些腹黑。
按理说,范闲此时无官无职,只是沾了父亲的光方才有机会坐在这里饮酒。
如此重要的场合,别说他,就算是范建都不敢乱说话。
但奇怪的是,范闲说出此话之后,场中却突然安静下来,包括庆帝在内也没有露出一丝不满,反倒有些意味深长地瞟了一眼范闲。
看样子,范闲这句话正合了现场一众人的意,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大家都想亲眼见识一下诗仙的才华。
只可惜,范闲显然低估了眼前这个穿越者。
许长安站了起来,一副豪迈的神态大笑:“哈哈哈,好,既然小范兄弟有此雅致,那在下不妨吟上两首。”
范闲一脸惊愣,下意识问:“许大人认识我?”
许长安笑着摇了摇头:“不认识,只是猜的……”
说到这里,也不再理会一脸茫然的范闲,踱了两步,随之开始大声吟了起来: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
吟完这一首,又接着吟了第二首诗:
“南庆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吟完,拱手一圈:“在下献丑了,还望各位不要见笑才好。”
范闲一脸呆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