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四合院本来就是在平地上面盖房子,而独立式窑洞,其实就是要通过人工手段自己建造出厚实的土层,随后在地面上依靠砖石建造属于自己家的空间面积。
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围拢出三面院墙,从而拥有一个完整的院落,这种建造方式在这一点上就可以体现出,它完全不受建造空间地势环境的影响的特点。
用不着去寻找什么土坡或者土山,不向下挖掘一个占地面积比较大的土坑也根本就没关系,独立式是不管走到什么地方,但凡只要居住的人想,那么就绝对能够建造起来的房子。
但是,也正如同在自家的花园当中打造一个石头房间一般,这种从无到有的建造过程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的。都已经能够在地上建造出这样的房子了,那么,花费相同的成本,给自己家盖一座四四方方的普通四合院什么的不也同样行得通吗?
也许是真的认为这种挖掘在深厚土层当中的房间冬暖夏凉,也有可能单纯只是一种类似于乡愁一般的情感,哪怕离开了自己家原先居住的房子,也依旧还是想要居住相同类型的房屋,否则就找不到家的归属感,总之,这种独立式的石土窑洞,在中华大地上并不是什么稀少的个例,还是有很多例子得以留存到了建国之后的。
“位于SX省JZ市平遥县的平遥古城,就留存有不少独立式窑洞。平遥古城当中的民居,从布局上来看大部分都已经是华北平原上的四合院结构了。大一点的房子拥有三进院,小一点的房子则是两进院,这些民居也并不是全部个体都保留了独立式窑洞。”
“没有选择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全部都建造成这种模式,而只是把整个民居当中坐北朝南的那一座最为高等的房屋建造成了这种形式,院落当中地位最高的房子拥有最贵的造价,从经济角度考虑倒是并没有什么问题。”
“富裕一些的人家拥有了开阔宽敞的三进院,他们想要把位于北边以及左右两边的厢房,全部都弄成独立式窑洞,当然是可行的,毕竟,平遥古城当初有多少的商人啊,闻名天下的票号,又有多少都是这里的。所以,有钱人家把三个方向的房子全部都弄成独立窑洞,当然没问题。”
“只不过,想要让我把整个古城完全复原出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一方面我根本不可能记住整个古城区的空间区划,二来我也不认为通过人工方式打造的这种所谓的古城,在失去了古城当中的人味儿以及文化底蕴的情况下,还能够吸引游客前去参观旅游。那根本就不对劲嘛!”
“把整个古城区修复建造出来什么的确实不现实,但是,假如平遥古城有什么能够拿来作为单品的东西,我觉得在三维拼图这个项目上还是可以开发一下的嘛!你也知道,你前不久弄的那个杨州五亭桥以及之后的雍和宫万福阁,就好评如潮,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建筑物非常的漂亮,所以,平遥古城里面难道就没有什么值得开发的吗?”
“假如你要问起平遥古城是否有什么东西能够作为单品进行开发,那么位于古城中心的那一座警报楼就不能够错过。”
古人不管是建造属于自己的小小民居,还是要遵从于官府的指挥,从一片地区迁移到另外一片地区开发全新的城区,在选址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是绝对不能够忽略的,那就是当地的水质状况。
水是生命之源,离开了洁净的生活用水谁都活不下去,所以,不管是选择在江河旁边建立城市,还是想要在打出来的水井旁边建造一座小小的村落,勘验当地的水质情况都是一个绝对不能够跳过的步骤。
在这个问题上平遥古城也是一样的。而整个古城区当初打下去的第一口井,第一口决定了这个地方确实能够建造村落,以供居民在这里安营扎寨就此生活下来的水井到底是哪一口呢?就是这口位于城区最中心的金井。
传说当中,这口打下去的水井拥有金色的井水,所以这一口水井才被称之为金井。当然,传说当中的故事用不着较真,毕竟假如真的有人在打出来的水井当中弄出了金黄色的液体,那么,正常人肯定不会觉得这个地方能够安家,反而会觉得这个地方肯定是有问题的,不然生活用水怎么可能会是这种颜色?难道就不怕把这样的水喝下去之后自己会暴毙而亡吗?
但是,姑且不去理会这个有关于水井的传说,金井是整个平遥古城的开端,这一点却是没有错的。而园冶刚才所提到的那座警报楼,就刚好修建在这座古井的旁边。
古井周边的城区是当初最先建造起来的城区,因此也就是说这样的中心区域是最为吵闹的闹市区。在这种人流量非常大、过往人员来来往往的地方,建造一座警报楼是非常有必要的。
平日里日常生活的时候,警报楼能够发挥报时功能,每到需要报时的时候就会有工作人员在楼上报时。而假如出现了天干物燥、市区起火之类的问题,具备居高临下的有利视野的这座警报楼,也能够立刻向地面上的居民传递信息,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避难并且组织有效的救火队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