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人吗?”
第二天上午,吃完了早饭,张氏便收拾利索,领着自家小孙女上了门。
庄户人家就是这样,朴实又热情,搬来的新邻居,左邻右舍住着的都会过来瞧瞧,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
有句老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处的好了,可比亲戚顶用。
此时,院子里只有一对老夫妻在忙碌着。
那个老头子在一侧忙活着喂驴棚子里的驴,老婆子则正在洗着一大盆地瓜。
那地瓜,个头均匀,清水洗完了之后,颜色更是鲜艳,看着就喜人。
见一个婆子领着个三四岁的孩子进了院,老婆子连忙用腰上系着的围裙擦了擦手,迎了上来。
“老这位老嫂子是——”
屋子里的人听见外头的动静,也迎了出来。
先出来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团团脸妇人,她面带笑意,紧走几步,低低嘱咐了婆子,让她自己忙去,他来照顾就行。
张氏一见这妇人的穿着打扮,就和刚刚那婆子有些不一样,心里猜测隐隐有些猜测,莫不是刚才的老头子和婆子是下人?
昨天远远看去,只以为他们是一家子呢,嗨,这事闹的。
“我们就住在不远那处大宅子里,这不,看你们昨天刚搬过来,就寻思着过来打个招呼。
家里可收拾妥当了,还有没有什么能帮的上忙的?我两个儿子都在家,两个媳妇也都是手脚麻利的,有什么活计做不完,让他们过来帮忙就是,往后都是邻里邻居的,别客气。”
那妇人听张氏这样说,脸上的笑意更深。
“婶子快屋里坐,外头凉。
哟,这小闺女长得可真是招人稀罕。”
可不是,花花今日穿了件湖水蓝的长裙,外边还了套淡紫色的夹袄,两种颜色一深一浅搭配在一起,在这萧瑟的深秋季节,看起来格外精神。
尤其她一张胖乎乎的小脸蛋,一双黑黝黝的大眼睛,见谁都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就更是让这妇人忍不住想去捏捏她的小脸蛋儿了。
“我们家也有一个闺女,比她能大上两岁,以后她们也算是有个玩伴了。”
这时,屋子里传来一个小姑娘的喊叫声。
“阿娘,是有个妹妹来了吗?”
紧接着,一抹同样浅青色的身影从屋里飞奔而出,一个三十郎当岁的中年男子也走了出来。
看见张氏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只一照面,张氏就眼尖的发现,这一家子估计都不是普通人。
也是,听说人家是举人出身,可不就不是普通人吗?
“婶子快坐我们搬来的有些仓促,您别嫌弃。”
张氏可一点都不嫌弃,这屋里已经收拾的干净利落,就连那凳子都被蹭的油光水滑,还真是手脚勤快的一家人。
那跑出来的小姑娘看见花花,眼里顿时就放了光,她上去牵起花花的小手,围着花花左看右看个不停。
“小妹妹可真好看,像菩萨身边的小童子。”
那妇人听见自家闺女的话,有些不自然的咳了一声。
“往常阿娘是怎样教你的?童子是男孩子,这是妹妹。”
那小姑娘咧了咧嘴,不甚在意自家阿娘的话。
“反正这小妹妹就像菩萨身边的可人,我喜欢妹妹,走,跟阿斐姐姐进去,阿斐姐姐有好多好玩的。”
花花站着没动,直到张氏发了话,让她跟着这个叫做阿斐的女孩子一起进去玩儿,花花才抬脚跟上了周斐的步伐。
“婶子别介意,我和他爹只这一个闺女,平时有些娇惯,这性子就有点儿——”
“这有啥的?”张氏倒是对这小姑娘的性子十分喜欢。“在我们庄户人家,这样的性子,才讨喜,才不会被欺负呢。”
妇人陪着笑笑,没再言语。
这时,刚才在外头洗地瓜的那婆子,端着两杯茶进来。
“客人您请喝茶。”
张氏受宠若惊,连忙谢过了那婆子,那婆子笑笑又出去忙活去了。
中年妇人这才自我介绍道,“婶子,我夫家姓周,原来是阳山县的——”
“两百多里以外的阳山县?”
“对,就是那里。因着我夫君想找个相对安静点的村子居住,所以我们才搬来了岭山村。”
“阳山县倒是听说过,那地儿离北边可挺近。”
张氏所说的北边,指的就是草原那头的北戎。
那妇人笑笑,似乎挺喜欢和张氏说话。
“我单名一个青字,婶子可唤我一声青娘,刚刚那是我的女儿——周斐,婶子叫她阿斐就好,以后,恐怕她会经常叨扰。”
妇人言语里露出一丝笑意,就小闺女那个性子,喜欢一个人还不得见天儿的跟人家呆在一块儿啊,往后那个嫩生生肉嘟嘟的小姑娘怕是会成为自家闺女的玩伴喽。
“阿斐那孩子我也喜欢,活泼又俏皮,要是没事儿的时候,你就多带她往我们家去,也就几步路的距离,正好我们家花花也是一个人,平日里也没个伴儿,这不正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