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其他三人稍稍退后,林桐伸手向着左侧一挥,左侧的京剧演员们纷纷冲着台下鞠了一躬。
观众们热情的鼓掌回礼。
林桐伸手向着右侧一挥,右侧的京剧演员们也冲着台下鞠了一躬。
观众们同样热情的鼓掌回礼。
谢幕结束之后,两旁的演员们纷纷退场,舞台上留下了三位主角。
李洪图老师婉拒了林桐的挽留,坚持离开了舞台。
毕竟这场演出,林桐和他的明来京剧团才是真正的主角,他只不过是来帮忙的,不能鸠占鹊巢。
林桐,张晓璇,陈玉山三人站在舞台上,看着台下全体起立的观众,不由的一阵心驰神往。
曾经的明来京剧团,只不过是一个快要解散的小剧团,入不敷出,连一出整戏都找不齐演员。
没想到现在,竟然能够站在梅兰芳大戏院的舞台上,给这么多的戏迷朋友们唱戏。
陈玉山和张晓璇不由的感慨了看了一眼身边的林桐,眼中充满了感激和欣慰。
七点半的演出,到现在已经十点钟了,观众们并没有要走的意思。
“返场!”
“返场!”
“返场!”
观众们热烈的喊声,让林桐也是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看了一眼张晓璇和陈玉山,林桐笑着说道,“团儿,陈老,不如咱仨给大家来一段《智斗》怎么样?”
听到《智斗》这个名字,台下懂戏的观众们都是一阵欢呼。
《智斗》是现代样板戏《沙家浜》中的核心唱段。
这一折戏可以说是耳熟能详的唱段了。
虽然三人已经很累了,但是观众们的热情不能辜负。
张晓璇和陈玉山点了点头。
三人站好位置,虽然身上的戏服让他们稍微有点出戏,但是能够听到这三位的《智斗》,那也是真的太棒了!
陈玉山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一指另一侧的张晓璇,开口言道,
“你说的是她——”
胡琴声响起。
“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
“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
“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
“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哄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大难一场——”
“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
“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陈玉山的声音洪亮,唱起这个胡司令来,也是恰到好处。
但是,白脸的胡司令,这还是第一次见!
另一侧作势提壶续水的张晓璇飘然而来,笑着说道,
“胡司令,这么点儿小事儿,您别净挂在嘴边儿上,当时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
张晓璇作势倒了一杯茶,递给了林桐,说道,“参谋长,您吃茶!”
陈玉山问道,“怎么着了?”
张晓璇伸手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说道,“我还是真的有点后怕啊!”
三人在舞台上真的是游刃有余,舞台走位也是一丝不苟,虽然没有场面,而且都穿着戏服,但是三人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在剧情之中。
三人在这出戏里的角色分工各不相同。
这一段戏,一个是不卑不亢,一个是不阴不阳;一个是旁敲侧击,一个是沉着应对;一个是稀里糊涂,一个是察言观色。
这样精彩的对唱,可以说是身心无比愉悦的享受啊。
尤其是这段戏词,虽然听上去平平无奇,但是每一句话都是饱含着深意,用乡土气息很浓的唱词,一方面勾勒出剧中人物的内在情绪和复杂的情感,另一方面又能用最朴实,最形象的手段展示给观众们,使得老幼咸宜,雅俗共赏。
这也是八大样板戏的初衷。
不得不说,有很多人表示京剧听不懂,里面的词半文半白,没有点文化,你根本不知道唱的是什么。
但是样板戏就不一样了,完全都是大俗词,但是就是这种大俗词,也能有很深刻的意义。
可见当初这些京剧创作者们,下了多大的功夫,才能做到雅俗共赏的地步。
林桐指着陈玉山,开口唱道,
“适才听得司令讲——”
“阿庆嫂真是不寻常——”
“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
“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
“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
“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这一段西皮流水,林桐唱的是潇洒自如,但是听在张晓璇的耳朵里,则是刺耳的很。
这是在探阿庆嫂的底啊!
你不就是个开茶馆的吗?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在鬼子面前都能够那么的沉着冷静,绝对不是一般人啊!
张晓璇微微的一摆手,开口唱道,
“参谋长休要谬夸奖——”
“舍己救人不敢当——”
“开茶馆,盼兴旺——”
“江湖义气第一桩——”
“司令常来又常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