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一直和张建国恩爱甜蜜的家丽传出了怀孕的喜讯,何家人都很高兴。
张建国越发体贴妻子,什么都不舍得她做,但汤家却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中。
汤为民因工负伤,据说没了一条腿,刘妈因为这事想让女儿秋芳和汤为民离婚,不然,女儿往日的日子要受苦。
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张秋芳红着眼睛,死活不肯,任劳任怨地照顾着汤为民。
张建国偶然得知汤为民的消息,看家丽心神不宁,劝她去医院看看,他不会在意。
但这次家丽摇了摇头,坦然道:“我就不去了,又改变不了什么,免得秋芳乱想。”
何家和汤家的关系一直很差,简直势如水火,自从秋芳和汤为民结婚,她们的来往也淡了。
汤婆子不允许儿媳妇和仇家来往,家丽看开了,也没有强求。
“建国,我现在只想和你好好过日子,看着弟弟妹妹健健康康地长大,其他的我都不想,人各有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家丽正视着张建国的眼睛,表情认真地说,私心里不希望丈夫多想。
张建国眉眼温和包容,伸手揽住家丽的肩膀,缓缓说道:“好。”
家丽怀孕期间,何文氏接到妹妹重病的来信,她带着儿子儿媳收拾东西回老家,家里做饭便成了何家文和何家艺。
大姐想帮忙,但身子越来越重,呕吐现象越发严重,谁也不敢让她累着。
琳琅给大姐喝了一杯加料的红糖水,何家丽的妊娠反应才好点。
家玲年纪小,不用帮忙干活,原本在外头点蜡烛玩,但被琳琅拉着去写作业。
“我看着课本就头疼,你饶了我吧。”
家玲苦着一张脸,咬着铅笔头哀嚎。
“五姐,不读书以后找不到找工作。”
琳琅一本正经地盯着她,神色认真。
“读了书不一定能找到工作,等我大了,爸给我找工作,大姐的工作就是爸找的。”
家玲不以为然,她不担心这个。
“大姐的工作很累,整天弄那些蔬菜,搬进搬出,这工作的工资既不高,又没有含金量,你将来想做这个?”
琳琅挑眉,无语地看着不求上进的五姐,觉得她太天真,什么都指望着父母。
“嗯…不想做重活累活,我想舒服点。”
家玲撅了撅嘴,小鼻子皱了皱。
“那就好好读书,就算你脑子不行,但笨鸟先飞,不懂你可以问我,不要当垫底的差生,书读高一点,以后选择会多一点。”
琳琅看着傻里傻气的五姐,有条有理地点拨。
何家玲虽然不聪明,但也知道工作不好找,如果读好书,说不定以后有其他机会。
小弟是班上最聪明的学生,老师还夸他是神童,神童说的话,应该有道理。
何家玲懵懂地点了点头。
“好,现在做作业吧,不要偷懒。”
琳琅扬起笑容,开始握笔写作业,家玲叹了一口气,只能硬着头皮做习题。
有小弟在,确实多了个小老师,她不会做的,在琳琅眼里,那就是小儿科。
解决起来不要太轻松。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有张建国的高额津贴,家丽孕期吃了不少肉,家文没少给姐姐炖汤,营养跟得上。
年终何家丽在保健院顺利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张向东。
何常胜和刘美心回家时,得知多了一个大外孙,俩人都乐得合不拢嘴。
张向东周岁宴时,张建国请岳父岳母给儿子取了个小名,叫作小年。
时间好似指间沙一般,转眼到了1977年,恢复了高考,知青陆陆续续地回城。
家里原本忧心忡忡,担心家文下乡,此刻全都如释重负,长舒了一口气。
十岁的琳琅跳级升入了初二,而家玲还在小学四年级。
家丽提议让二妹参加高考,毕竟这可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
“听说秋芳这次也在备考,家文,你读书成绩好,不妨试试,说不定能考上呢。”
家丽的这番话,是当着家里所有人的面说的,除了远在老家的阿奶何文氏。
“高考没那么容易,还是给家文安排工作吧,参加完高考还不是要找工作。”
何常胜思想比较传统,不太赞成,刘美心附和说道:“你爸说得有道理。”
家里多个人上班,也能多个人赚钱,上交的家用也多点。
“爸妈,让家文试试吧,如果考上了,家里就有个大学生,能改变家文一生。”
家丽要照顾家人和年纪小的儿子,没打算参加高考,但家文可以。
“是啊,爸妈,二姐读书很好,不参加高考太可惜了!”
琳琅拉了拉二姐的袖子,何家文性子温柔文静,但非常懂事贴心。
如果为了家里多点收入来源,放弃高考或者考试不用心,以后难免后悔。
“大姐,家琅,其实我…”
何家文知道大姐和弟弟是为了自己争取,但她甘愿放弃。
大姐大姐夫为家里任劳任怨,付出了这么多,她也可以帮衬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