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情况显然是这样的:阵地选在柯洛察河畔,这条河穿过大路不是成直角,而是成锐角,因此左翼在舍瓦尔季诺,右翼在新村附近,中心在鲍罗金诺,在柯洛察河与伏依纳河汇合的地方。凡是观察鲍罗金诺战场,忘记这次会战是怎样进行的人都会认为,选择这个在柯洛察河掩护下的阵地,目的是要阻止敌军沿斯摩棱斯克大道向莫斯科推进。
24日,拿破仑骑马来到瓦卢耶瓦,但没有看见(历史上这么说)从乌基察到鲍罗金诺的俄军阵地(他不可能看见这个阵地,因为它是不存在的),也没有看见俄军的前哨,但在追赶俄军后卫时,在舍瓦尔季诺多面堡碰上了俄军左翼,并且出乎俄国人的意料,命他的军队渡过柯洛察河。俄军来不及进入大会战,左翼撤出他们打算固守的阵地,转移到一个计划外的没有设防的新阵地。拿破仑来到柯洛察河左岸,大道左边,他把未来的大会战从右边移到左边(从俄军方面看),并把会战地点安排在乌基察、谢苗诺夫斯科耶和鲍罗金诺之间(这地方作为双方对阵处并不比俄国任何其他地方有利)。26日的大会战就发生在这里。
如果拿破仑没在24日晚上骑马去柯洛察河畔,并下令立即攻击多面堡,而在第二天早晨开始进攻,那么,谁也不会怀疑舍瓦尔季诺多面堡会成为我们阵线的左翼,会战就会照我们预期的那样进行。这样,我们准能更顽强地守卫舍瓦尔季诺多面堡,保护左翼;我们就能从中央和右翼攻击拿破仑,而24日的大会战就会在设防的预期阵地上展开。但由于敌军进攻我们的左翼,就发生在我们后卫撤退后的晚上,也就是紧接着格里德涅瓦会战之后;同时由于俄军指挥官不愿或来不及在24日晚上投入会战,鲍罗金诺会战初期与主要关节在24日就输了,这显然也导致26日大会战的失败。
舍瓦尔季诺多面堡失守后,25日早晨,我们发现左翼没有防线,不得不收回左翼,随便找个地方临时设了防。
不过,8月26日,俄国军队不仅只有未完成的薄弱工事做掩护,而且,俄国指挥官不肯承认既成事实(左翼阵地失守,未来战场整个自右向左移动),仍维持他们从新村到乌基察的长条形阵地,结果不得不把自己的军队及时自右向左移动,这样就使形势更加不利。因此,在全部战斗中,俄军只能用相当于敌军一半的兵力来对付向我们左翼进攻的法军(波尼亚托夫斯基对乌基察的进攻,以及乌瓦罗夫对法军右翼的攻击,都是同会战无关的单独军事行动)。
因此,鲍罗金诺战役绝不是像史学家所描写的那样(他们竭力掩饰俄军指挥官的错误,结果就损害俄国军队和人民的荣誉)。鲍罗金诺战役并非以俄军稍弱的兵力,在经过选择的设防阵地上进行的。鲍罗金诺战役是在舍瓦尔季诺多面堡失守后,俄军以只有法军一半的人力,在几乎不曾设防、没有掩护的阵地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条件下,不仅连续作战十小时并使战斗不分胜负是不可思议的,就连坚持三小时战斗而不全军覆没和溃逃也是不可思议的。
喜欢战争与和平(中)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战争与和平(中)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