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会议花费了莫白很多时间,尤其是双头蛇计划虽然已经计划了很久,但是这次需要动用的舰队数量之多,参战人数之多,是地球联邦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光是动员的军人人数就已经稳稳超过三百万,这还没有算上克隆战士和战斗机器人的数量。
可以说过半的地球联邦军人都参加到这次的庞大作战中,在会议中莫白清楚的指出了这次作战的最终目的有两个:
“第一,从另外一面对帝国本土发起进攻,支援正在尼尔森星系苦战的神圣同盟一方,”
“第二,占据泰坦帝国菲比23星系这个重要的桥头堡,保证地球联邦太阳系的安全。”
其实还有第三点,那就是在形势可控的情况下,反攻泰坦帝国的本土,夺取尽可能多的资源星系,为将来的停战谈判打下坚实的基础。
莫白深知一旦地球联邦全力支援神圣同盟,从长期来说,泰坦帝国取胜的机会已经永久的失去了,像帝国这种半奴隶制的帝国,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但是内部的阶级矛盾是他们无法把摆脱的顽疾,一旦陷入长时间的消耗战,帝国的最大问题就会从战争转向内部斗争,加上帝国的工业基础无法支持长时间的战争。
简单说,不管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泰坦帝国都属于三板斧那一类,一旦初期的攻击被死死顶住,后续乏力的劣势就会被不断放大,而现在泰坦帝国在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转折点就要来临了,如果他们无法再半年内攻下尼尔森星系,那么整个帝国都有可能会彻底崩溃。
明白这点的莫白知道,即便最后泰坦帝国勉强维持了局面,最后他也不得不承认战败,到时候只怕神圣同盟不仅会夺回他们之前数次战争中丧失的星域地盘,甚至还会迫使帝国割让部分领土给同盟。
既然如此,地球联邦也必然要在这场战争中争取属于自己的胜利果实,分蛋糕这种事情总是让人开心的。
但是莫白也清楚,神圣同盟必须在尼尔森星系顶住帝国最后的猛攻,而地球联邦也必须在菲比23星系取得战略上的突破,逼迫泰坦帝国分兵。
对于菲比23星系的双头蛇计划,前期的准备至少也需要一个月时间,毕竟地球联邦的几乎所有舰队都会参加到这次的作战中。
不过地球联邦上下对于这次作战都充满了信心,这主要是因为不仅所有的参战舰队全部是满编的主力舰,还有大约十支B级辅助舰队参与了后勤补给线的掩护任务,同时他们还要担任预备队。
得益于这一年多来联邦所有新组建的舰队都会进入黑色区域,和恶魔舰队在夺取资源星系的过程中不断交战,频繁的战斗让这些舰队的官兵都有机会取得一定的战斗经验,同时熟悉战舰并且和友方舰队磨合配合。
虽然莫白决定将这个月的所有剩余战舰都调给了神圣同盟,但是除了实力为A级的主力舰队之外,地球联邦还有一支大约十五支B级舰队组成的后备舰队,它们除了负责各自区域内新打下的资源星系的安全之外,还是联邦的后备队。
为了维持这一年多来好不容易打下地盘,莫白没有调动这些守备舰队,甚至还给他们配备了三支以高速战舰为主的主力机动舰队,专门负责可能出现的恶魔族的攻击。
有趣的是,虽然地球联邦在太阳系外围的区域和恶魔族大打出手,但是恶魔族的反应并不算非常迅速,反攻和攻击的阵容也只能说强度有限,不仅如此,根据仙舟联盟和星际和平公司的情报显示,这两年来恶魔族的活跃程度开始缓慢下降,除了少数的虚空之牙舰队依然十分让人头疼之外,恶魔族的庞大军力似乎并不充裕。
这一点在侧面上印证了,神族和恶魔族在地狱星团的战争已经消耗了两大种族太多的有生力量,使得不管是神族和恶魔族都在维持自己的既有控制区域上下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神族很聪明,它们直接暗中怂恿和挑拨银河系一众文明势力的关系,甚至直接默许像泰坦帝国这样的好战势力挑起战争,让银河系直接进入了战国时代。
现在的银河系,除了泰坦帝国和神圣同盟的战争之外,还有着数十场规模大小不同的战争和边境摩擦在银河系各处不断上演。
这一点可以清楚的从地球联邦的战舰订单数量上可以看出,最新的订单数量已经是两年前的十五倍以上,要知道现在的地球联邦,造船厂的产能已经是两年前的六倍了。
光是最新的一个月销售出去的战舰数量就有三万艘之多,其中近半都是地球联邦自用的。
黑暗星域图西四号轨道上的造船厂,在行星高轨道上呈环形分布,这些造船厂不断的扩建,上个月最新的造船厂终于完成了整个行星轨道上的闭环。
也就是说,数千座船坞连成一个圆环,将整个行星都围了起来,神族的晨曦之环堪称宇宙中的壮观景象,但是地球联邦的这座全工业化的超级光环造船厂,同样是一项巨大的成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