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老
张果老是八仙中最年迈的仙翁,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历史上实有张果其人,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敕封仙人张果记》记载其为“邢州广宗人也”(今冀省广宗县张固寨村人),新、旧《唐书》有传。武则天时,张果隐居中条山,时人皆称其有长生秘术,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老佯死不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恒州刺史韦济将其奇闻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张果又再次装死,气绝很久才苏醒,使者不敢进逼。玄宗闻知,再次派徐峤去邀请,张果只得进京。据说唐玄宗对其传闻有疑,曾叫善算夭寿善恶的邢和璞给张算命,邢却懵然不知张的甲子;又有道师“夜光”善视鬼,玄宗令他看张果,他却问:“张果在哪?”居然对面而看不见。《太平广记》中载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唐玄宗问术士叶法善张的来历,叶法善说:“臣不敢说,一说立死”,后言道,“张果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言毕跌地而亡,后经玄宗求情,张果才救活他。
传说中张果老常背负一个道情筒,倒骑白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劝化度人,后来民间的名言“骑驴看唱本”就源于此。其所乘白驴,日行万里,夜间折叠如纸,放在箱子里;白天骑的时候,用水含在嘴里喷洒一下,就又还原成一头驴。后人题诗:“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
吕洞宾
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吕洞宾,蒲州河中府(今晋省芮城永乐镇)人,原名吕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又号回道人。吕洞宾为全真道祖师,是华夏传说中着名的仙人及道教的八仙之一,无论在道教还是在民间信仰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洪迈的《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对其均有记载。吕洞宾于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有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始名绍光,二十余年科场不第,遂罢举而纵游天下,后被钟离权点化成道。吕洞宾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潇洒、风趣,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还好酒好色,世间流传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其传说既多且杂,但从中也可看出原应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后被人们神化成仙。今天在河南睢县仍然保留有明兵部尚书袁可立为祭祀吕洞宾而建的袁家山吕祖庙。
传说吕洞宾的母亲要生他的时候,屋里异香扑鼻,空中仙乐阵阵,一只白鹤自天而下,飞入他母亲的帐中就消失了。吕洞宾出生后果然气度不凡,自小聪明过人,日记万言,过目成诵,出口成章,长大后身长八尺二寸,喜顶华阳巾。当襁褓中时,马祖见到他就说:“此儿骨相不凡,自市风尘物处。他时遇卢则居,见钟则扣,留心记取。”后来吕洞宾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法。64岁时,游长安,在酒肆遇见一位羽士青衣白袍,在墙壁上题诗,吕洞宾见其状貌奇古,诗意飘逸,问其姓名。羽士说他是云房先生,居于终南山鹤岭,问吕洞宾是否愿意跟他一起走。吕洞宾凡心未已,没有答应。这位云房先生就是钟离权。晚上,钟离权和吕洞宾一同留宿在酒肆中,钟离权独自为他做饭。这时吕洞宾睡着了,他梦见自己状元及第,官场得意,子孙满堂,极尽荣华。忽获重罪,家产被没收,妻离子散,到老后孑然一身,穷苦潦倒,独自站在风雪中发抖,刚要叹息,突然梦醒,钟离权的饭还没熟。于是钟离权题诗一首:“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吕洞宾惊道:“难道先生知道我的梦?”钟离权道:“你刚才的梦,生沉万态,荣辱千端,五十岁如一刹那呀!得到的不值得欢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伤,人生就像一场梦。”于是吕洞宾下决心和钟离权学道,并经“十试”的考验,终获钟离权授他道法。吕洞宾有了道术和天遁剑法,斩妖除害为民造福。吕洞宾被全真道奉为北方五祖(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之一。
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关其身世说法不一。一说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东樵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一次,远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来罗浮山寺,称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杨梅果子,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从何处采来这众多山果,便认为二娘即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从此二娘远近闻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一说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多称她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称她幼遇异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称她放牧于郊野,遇异人送仙枣,食后而成仙。宋人笔记中还记载了何仙姑一些为人占卜休咎、预测祸福的事迹,一时士大夫及好奇者争先前往彼处占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