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意着急嫁人,从入了冬就开始念叨李安康。
早上一大早,天下着雪,北风刮的门帘都噼哩叭啦作响,毛小岁躺在床上不愿意动,听着偏房门响的动静转了个身往被子里一埋。
炉子已经点着,李云山正和李如意在外面说着话,没多会李如意进了厨房。
厨房里也安了炉子,晚上把炉子点着扔块炭,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厨房里都是暖和的。
听着哒哒哒的切菜声毛小岁也起了,洗漱完就去上茅房。
李云山正扫着雪去了前院,毛小岁从茅房出来就去了厨房。
厨房里李如意正在挖缸里的肉,灶上的盘子里放着切好的干豆角和辣白片,锅里煮着谷子粥。
以前穷的时候总惦记着吃白粥,眼下不缺白米了,他们家倒是都喜欢吃谷子了。
李如意把湿手擦了擦,问她“娘烙饼吗?”
“你想吃什么饼?”
“糖饼。”李如意拿着盆笑嘻嘻的说“娘调陷就行。”
毛小岁笑了起来,点点头“行。”
厨房的木架子上放着许许多多的罐子,都是用空的香油罐子,里面装着白糖,红糖,花椒颗粒,花椒粉,盐,卤料…各种调料以及小东西。上面还贴了纸张,写了类别,防止拿混。
毛小岁从最上面的一层把红糖罐子拿了下来,挖了半碗红糖,等李如意挖了面回来就开始调馅。
李如意等水开的功夫又开始念叨“安康什么时候回来啊。”
毛小岁:“不知道。”
“他都不想家嘛,出去那么久…”
毛小岁好笑“你很着急?在家里过年不好嘛。”
李如意自然不承认,说“我就是想安康了。”
毛小岁点点头,表示自己信了。
李如意很快又说“反正我们离得近,随时可以回来啊。”
买宅子的事最后还是随了李如意的意思,买在了跟他们隔了一条巷子的地方,走过去也就一会,确实近。
“是是是…”毛小岁叹气,果然是女大不中留。
李如意和丁平顺之前虽然也彼此亲近,但毕竟没有说开,总绷着份矜持,说开后李如意就没那么多顾忌了,一天念叨丁平顺几十遍。
大概是要出嫁了,在家里吃的饭多数是李如意掌勺。
毛小岁把馅调好后就在炉子边上站着暖和,李如意负责炒菜和烙饼。
收拾完院子,洗漱了一番李云山也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步履蹒跚的黑子。
李云山抱着它跨过门槛,往炉子边上一放,黑子也顺势躺了下来。
毛小岁摸摸它的尾巴,黑子尾巴在她手里晃了晃,很快又不动了。
旺旺自从有了黑旺后整条狗都稳重了,整天跟着黑子后面转悠,黑子躺下没多会它也走了进来。
毛小岁也摸摸它,打趣似的问“你儿子什么时候回来,你小主人着急嫁人呢。”
旺旺叫了两声,尾巴摇的起劲。
李如意有些羞恼“娘你乱说什么呢。”又说“我都十六了,再不嫁都老姑娘了。”
毛小岁撇了撇嘴,对着旺旺的耳朵说了”一句“女大不中留。”
李如意听见了,只是撅了撅嘴。
—
李安康回来的不算晚,十一月中旬,一起的还有一个肤白貌美的姑娘。
年纪不大,可能也就十三四,和李安康站在一起脸上明显稚嫩显小。李安康这两年出去风吹日晒的看着成熟了不少,眉眼间的稚嫩也被磨平,倒真像个大人了。
那姑娘穿着一身棉裙,看着有些怯怯的,眼睛总往李安康张望。
李安康回来了他们都高兴,只是这姑娘…
李如意在边上戳了戳毛小岁,小声的问“这是安康的媳妇吗?那谷子怎么办?”
毛小岁低声回“不知道。”
李云山往常没有当爹的架子,这会儿看着倒是严肃很多,问李安康“这姑娘是谁?”
那姑娘害怕的往李安康身后躲,李安康轻声安抚她,回李云山“是我游历的时候捡的,看她可怜就带回来了。”
“然后呢?”李云山追问。
李安康:“到时候送去孤儿院吧,反正那边地方大,而且女孩子也多,方便。”
听他这么说几人都松了一口气。那姑娘却急了,眼睛瞪大了,拽着他的胳膊急切的说“不去不去…”
这话一出几人都愣了,这姑娘似乎不太正常。
李安康拍拍她的肩膀,耐心安抚的说“那里有很多和你一样的姐姐和小妹妹,你在那可以和她们玩,你会喜欢的。”
那姑娘脸上已经布满了泪痕,眼巴巴的盯着李安康,哭的一抽一抽的,拽着他的手始终不松。
李安康为难,看着毛小岁“要不把她留家里?”
毛小岁皱眉“留家里你伺候?还是说你成亲了带过去让你媳妇伺候?说的倒是轻松。”
李云山也说“确实不合适。”又问“她闹腾吗?孤儿院那边小孩子多,别让她发…伤着了。”
李安康迟疑“我刚见到她的时候确实挺凶的。”他解释“我是路过一处村里的时候遇见她的,家里没亲人,就一直在村里流浪,可能是怕别人欺负她,手里总拿着把刀,我看她实在可怜就带回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