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开始了他的计划:“有两个方案可以考虑,让大家听我说说。”
“第一,母亲可以随我们一同去首都,我已在那边租赁了住所,未来周蓉、兄长周秉义,还有我在首都就读,照顾母亲也更加便利。”
他看了李素华以及她的孩子冯玥、郑光明一眼:“如果妈妈要和我们去,玥玥跟光明怎么安排?”
周蓉与冯化成交握在一起,他们心底不安,害怕张宇会带走孩子们交给他们抚养。
张宇目光扫过周蓉,心中嘲讽,说道:“放心吧,我联系了京城的象棋院,只要有通过考核,光明能正式加入,有机会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级比赛。”
周志刚惊奇地看着郑光明问:“你现在有这么强吗?”
郑光明含蓄地笑着:“还不太能称得上很强,只是赢了些非职业的比赛。”
冯玥沾沾自喜:“郑光明天叔太棒了,吉春都没有他的对手,不管参加哪比赛,总能拿到第一。”
周蓉与周秉义惊讶地注视郑光明,没想到眼前这位盲少年已经如此了得。
“多亏姐夫栽培我才有现在的成果。”郑光明低调地说着。
然而张宇摇摇头:“但这还是要看你的本事。”事实上,张宇也没想到郑光明会有如此的围棋天赋,自从参加比赛以来,他在吉春未逢敌手,有了“瞎子棋圣”的美誉。
张宇身为郑光明在围棋上的启蒙师父,如今却已经无法胜过他。这次进京棋院并非托关系,反而是棋院主动联络邀请郑光明加入的。
在棋院里,郑光明此后将能够接触到更高层次的指导,并每月领取薪酬,比赛如果表现得好,还会分配到住房。可以说他的未来基本无忧。
"全家人去首都还有一个益处,那就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能得到解决。" 张宇指着冯玥和周聪说:“首都是历来教育资源优于吉春,孩子们上学也会便利很多。”
周志刚对此心动,他对孩子的教育极为重视。
“那第二个建议是啥?”他决定倾听第二个提议。
张宇瞥向郝冬梅,“若是我们娘仨留在吉春,而爸你还在山城,我和妈在京都,这肯定无法兼顾到所有事情。但大伯母在吉春,可以照看母亲。”
郝冬梅十分意外,没料到张宇会将主意放在她身上。不过顾虑周志刚与李素华的颜面,她并没有开口反对。
这时,周秉义挺身而出:"不行,冬梅不能留下陪妈妈。"周秉义表态:“还是遵循第一种方案吧,让妈妈跟我们一起进京,这样我也可以直接照顾她。”
周志刚神色沉郁,脑海浮现出昨晚与李素华的谈话内容:
"我们这三个孩子里,老大老二指望不上,今后照料我们俩,恐怕只能靠老三。"
李素华的想法如周志刚般,她还得意地看了周志刚一眼,仿佛在说:"看看,我说的对吧!"
然而周秉义并没察觉他的话深深伤害了双亲的感受。
"爸,有我们三个都在首都,一定能让妈妈得到妥善照顾。" 周秉义对周志刚保证:“请您安心,我在京都一有空暇便会回家探望母亲。”
张宇心中暗笑,虽然周秉义口头上的孝心充足,但实际表现让人寒心。周志刚显然对此心不在焉:
"就这样定了吧!让冬梅跟我一起上京,待两三年后我退休,便回家照看妈妈。"
选择第一种方案让李素华跟小儿子居住,对于周志刚来说是个无奈的选择。大儿子全身心投向岳父那里,嘴上尽说大话,却不言如何赡养,令人失望;二女儿也让他大失所望,起初他视她为最亲近的小棉袄,却发现这个小绵羊不仅漏风,还像粗制滥造般毫无亲情。
周蓉根本没有赡养父母的想法,甚至不愿照顾自己的女儿,这样的性情,让周志刚不敢轻易让李素华托付给她。
倒是小儿子表现出色,既细心照顾母亲,又有能力经营小家庭,使得他放心让李素华追随。
家庭会议表明,未来的赡养老人问题,很大程度上落在了张宇身上。
"既然妈妈和我去京都定居,那么我们必须深入讨论一些事情。" 张宇看着周蓉与周秉义:"作为爸妈的子女,我们三个都不能只依赖某一个人的供养,对吧?"
周蓉不甘示弱:“我和哥每月不是都出8块钱找保姆照顾了吗?”
“京都的生活开销之庞大你懂的吧?”张宇讽刺一笑,“首都的生活成本能跟吉春比么?”
周蓉反问道:"归根结底还是希望我们再多拿点钱是吗?"
张宇摆手否定:"不是让你们多付出,而是我们都多负担一部分。如果不愿意,那就不用赡养老人们了。"
周秉义义正言辞地道:"赡养老人义不容辞,你需要明确我们该多添多少赡养费!"
“考虑到京都消费高昂,人工成本更贵,咱们可能要在那居住至少四载,我提议每个月凑齐固定数目,你们每人十块钱如何?”张宇提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