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奕即位后曾两次让桓温在京辅政,但均被推辞。他想要的并非是辅政大臣,而是在等着司马昱主动禅位。司马昱在之后突发重病,在一天之内连续 4次召见桓温,但是桓温依然不肯入朝。司马昱见桓温迟迟不来,就在遗诏中让他摄政,可是“摄政”二字却被王家始祖王彪之改成了“辅政”。
桓温因此错过了成为皇帝的最佳机会。太子司马曜即位。373年,桓温病重,他多次催促朝廷加九锡之礼,也就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一种最高赏赐。而王、谢两家见他大限将至,便以各种理由拖延。
桓温最终没能等到九锡,于同年 7月病逝,终年六十二岁。
桓温虽然有称帝的野心,但是他在历史上却有诸多好评,多以英豪称之。
原因是他坚持正统的原则,以战功服人,从未使用任何暴力手段强制夺位。包括他北伐的失利也不能归他一人之过,这跟东晋朝廷也有很大的关系。
君臣志在自保,无意恢复失地,加上朝廷对桓温深怀戒心,让他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支持。
对于朝廷来说,桓温不服调令自作主张,其做法确实有谋反之嫌。但是对偏安一隅的东晋来说,他也为国家带来了一丝收复中原的希望。
当然也有人说他是忘恩负义之徒,因为当年的庾亮对他有过提携之恩,但死后桓温为了排除异己,竟然灭了庾家,体现了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
【明明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功臣,却被后人当成残害忠良的乱臣贼子!#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是被黑化的最惨的历史人物。他平定南唐,干掉北汉,大破契丹,等等功勋均可让他成为流芳千古的开国名将,可他却因为“猪队友”的一个举动被民间构建成了一位万年的奸臣。
本期视频,我们就来了解开国元勋潘美为何会被人看作是陷害忠良的阴臣贼子。
潘美出生于 925年,是河北大名人。
因为他的父亲在朝为官,所以他在年轻时就已有官职在身。950年,五代十国的第 4个政权,也就是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因郭威的反叛而宣告灭亡,后周建立。郭威死后,其义子柴荣继位。
柴荣手下的猛将赵匡胤对潘美非常赏识。我们在之前讲过赵匡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主页观看。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后,带周建宋,唯独对峡州的悍将袁彦有所忌惮。此人杀人贪财,并正在修整兵器。
赵匡胤怕他叛乱,便让潘美假意会见,实则监视他的军队动向。这个工作非常危险,如果袁彦在此时发动叛变,那第一个死的便是潘美。
可结果却让赵匡胤非常意外,潘美竟然成功地安抚了袁彦,为刚刚建立的宋朝消除了眼前最大的危险。
可是宋朝并未因此安定。960年之后的三年时间里,郭威的外甥女钟业与湖南南唐将领汪端先后叛变,人心不安。于是潘美奉命征讨,并逐一平定。
之后,五代十国之一的南汉政权开始侵犯宋朝的部分地域。潘美再次带兵出击,把对方全部击败。
可以说,大宋政权之所以能够逐步稳定,潘美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成为了宋王朝的开国元勋。
自 970年开始,赵匡胤展开了统一全国的计划,先是进攻南汉。潘美以火攻攻破了对方军营,南汉大败,数万人遭到斩首,南汉灭亡。
然后赵匡胤开始向南唐发兵平定江南。在这场战役中,潘美不仅率领军队躲过了敌人的夜袭,还袭击了对方的 10万大军。
南唐后主李煜求和遭拒,最终被潘美和大将军曹彬平定。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成为了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命潘美辅佐大将党进攻打北汉。
潘美在 979年攻取了北汉的都城太原,平定了北汉,北汉皇帝刘继元归顺了宋朝。也正是此战,杨家将的开山人物杨业在刘继元的劝说下,终于向北宋归顺,与潘美展开了完美的合作。
980年,北方辽国以 10万大军向雁门关扑面而来。潘美奉命抵御,并让杨业率领一小队骑兵绕到辽军后方,因此对敌军形成了夹击之势,最终大败辽军,斩杀了对方大将。
潘美被封为代国公。如此看来,潘美的确是战功赫赫,并且与杨业之间不仅素无恩怨,而且还有着非常不错的配合。可他为什么会被黑成无恶不作的奸臣呢?
这就要说到与辽国的另一场战役了。
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兵分三路,收复燕云十六州。潘美和杨业以及曹彬等人分别领军。作为监军的王侁虽然没有潘美的官位高,但却代表着皇权,监管各军。
结果曹彬被辽军大败,潘美和杨业虽然已经收复了四州,但也不能孤军深入,只好撤军于朔州。
可是杨业和王侁在探讨如何将四州百姓撤走时,杨业的方案被王侁否定,并被污蔑成了懦弱之辈,另有他心。
杨业为了表示对大宋的忠心,决定亲自带兵袭击辽军,并让王侁和潘美在陈家谷口设下埋伏,待其将敌人引至这里便开始伏击。结果王侁等待多时都未见杨业,错判战情,撤军离开了陈家谷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