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立的山南县经济开发区办公场地设在原苦水乡。
树木岭镇被降级为代办点。
把开发区政府设在苦水乡,是因为苦水乡刚修建起来的办公楼,确实要比树木岭镇要恢宏大气得多。
苦水乡政府过去一直借别人祠堂办公。虽然后来有过几次修缮,但规模都不是很大。以至于苦水乡政府是全县最小最破旧的办公场所。
这次改造苦水乡,乡政府的改造就是改造的重点之一。
改造过来的乡政府,耸立在城镇中心。门口修建的停车广场,足以媲美新县政府门口的广场。
办公大楼呈半弧形,门前还设置了一座喷泉,每天早中晚,喷泉都会随着音乐起舞。这里也将成为苦水乡未来的一个人造景观。
彭淙壁为了乡政府的改造,他已经连续半年没睡过一次好觉了。
这次改造乡政府办公大楼,县财政只给了有限的一百万。其余的资金,都要靠苦水乡政府自己想办法筹措。
苦水乡是个穷乡,哪里会有钱来改造?
关键时刻,还是天使基金和莱恩教授伸出了援助之手。据说,改造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来自这两家的捐助。
彭淙壁呕心沥血改造出来新办公大楼,却没他立足之地。经济开发区的班子成员里,不但找不到彭淙壁的名字,也找不到树木岭镇于得水的名字。
他们被抛弃在了一边。
这次苦水乡的改造,创下了前所未有的速度。
一年时间不到,城镇的轮廓已经成型。
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城镇,也是一座全新的城镇。
大街宽敞平坦,各功能区井井有条。它就像一颗明珠一样,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
城镇的改造,吸引了大量的人。据派出所登记,目前在册人口已经突破了三万。
关于苦水乡城镇户口的问题,陆天明有过明确的指示。他规定,但凡在苦水乡投资达十万以上,即可取得苦水乡户口。
过去,苦水乡户口像狗屎一样让人嫌弃。甚至有苦水乡人不愿承认自己就是苦水乡人。
毕竟,那时候的苦水乡,代表的就是贫穷、落后。
苦水乡户口因为招聘一事,成了香饽饽。当时,陆天明规定,苦水乡所属任何企业,需要招聘人员的,必须优先具有苦水乡户籍的人口。
这一个看似不公平的规定,一夜之间就让苦水乡户口变得户籍难求。
紧接着,陆天明给苦水乡一个特别政策,他允许人们将农村户口迁入苦水乡,转变为城镇户口。但是,户口的转变,必须要缴纳一笔费用。
这笔费用不算太大,在一千到三千元之间。
派出所因为办理户口迁移,就赚到了几百万的资金。而这笔资金,都将用在苦水乡的基础建设上。
三万多在册城镇户口,已经是一座小城镇的规模了。而且,还有源源不断的人在办理着将户口迁移到苦水乡来。
苦水乡政府因为合并成为经济开发区而撤销,但人们还是习惯叫苦水乡。
陆天明带领县政府的一帮领导干部到达苦水乡时,书记汪浩还没到。
林伟生告诉他,汪书记在高速路口等市领导他们。他要陪同梁市长一起过来。
车在新政府门口停车坪停下,车门一开,便看到等在车门边的陈庆利副县长。
陈副县长亲自兼任开发区书记,这让他高兴得红光满面,春风得意。
开发区的级别已经确定为副县级单位,陈庆利担任书记,并非破格使用。但是,与同是副县级单位的城关镇比,开发区地位似乎更高一些。
胸口戴着一朵绢花的陈庆利,热情地招呼陆天明道:“陆县长,欢迎光临开发区。陆县长辛苦了。”
陆天明笑笑道:“陈县长,今天是开发区挂牌的大喜日子,我怎么会辛苦呢?辛苦的是你啊,新区新景象,陈县长今后要辛苦的地方多啊。”
“应该的,应该的。”陈庆利一副踌躇满志的模样说道:“我希望,未来的开发区能成为山南经济的龙头。”
新办公大楼的门口,一块被红绸布包裹着的牌子挂在墙上。
四周人声鼎沸,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都抑制不住兴奋,游览着这座崭新的建筑。
县里在一个星期前就给各乡镇下达了前来庆贺的通知。一大早,各乡镇参加庆贺的人马便陆续到达了苦水乡。
有两个镇还带来了锣鼓队。他们在广场摆开了阵势,正热火朝天地敲锣打鼓。
还有几个镇带来了一群跳广场舞的妇女。她们也在喧天的音乐声里,热闹非凡地跳起了广场舞。
苦水乡迎来了盘古开天辟地没有过的热闹。
县电视台在广场上架设了两台摇臂摄影机。摄影师正在忙着捕捉每一个热闹场景,每一张幸福的笑脸。
因为汪浩他们还没到,陆天明便婉拒去休息室休息的建议。
他站在大楼门口,望着眼前热闹非凡的场景,心里不禁涌起来万千感慨。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人们都像麻木了一样,千百年来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