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两人之间的争吵越来越激烈,胤禛心中暗自焦急,他赶紧用眼神示意胤禩,希望他能出面制止这场争吵,以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胤禩看到胤禛投来的目光后,连忙露出笑容说道:“大哥、二哥,先别吵啦,别吵啦。四哥既然把我们大家都叫到这里来,那肯定是已经有了周全的安排,就算有些事情可能还需要再商量一下,但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好的呀。毕竟一直以来,四哥想要做的事情,就没有做不成的。而且,四哥刚刚说的可不单单只有建设学堂这一件事哦。”
胤禛嘴角微扬,微笑着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是啊,大哥、二哥,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一起商议呢。我估计啊,从现在开始一直到除夕家宴之前,咱们恐怕都得不停地商议各种事情咯。难不成你们还打算每天都为了小时候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争吵不休吗?大哥二哥要是有这精力,还不如跟弟弟我一起齐心协力,把咱们这大清朝治理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呢,你们觉得怎么样啊?”
胤禔听了胤禛的话,稍稍思考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说道:“嗯,我才懒得跟他一般见识呢。”
胤礽见状,也跟着点了点头,嘟囔道:“哼,明明是我懒得跟你计较。”
胤禩忙对着胤禛道:“不知四哥可有想好这个学堂要如何做。”
胤禛略微思考了一番,然后说道:“朕认为可以先在京城建立这样一所学堂,观察其效果如何。如果效果良好,那么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然而,由于学堂是免费的,这必然会耗费大量的钱财。到时候,恐怕还需要九弟你多多费心银钱方面的事宜了。”
胤禟听后,沉思片刻,接着说道:“四哥,关于学堂免费这一点,臣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胤禛听闻胤禟有不同意见,便回应道:“哦?九弟不妨说来听听。朕也想听听其他的意见,大家若有其他建议,也尽可畅所欲言。”
胤禟见胤禛如此开明,于是开口说道:“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整个教育过程长达十六年之久。如果完全实行免费政策,那么对于国库的压力确实非常巨大。即便有皇兄和皇嫂的私库作为支持,恐怕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臣弟认为,在小学阶段实行免费是可行的,但到了中学和大学阶段,就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和束修了。”
胤禟说完后,胤禛疑惑地问道:“九弟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胤禟不紧不慢地端起水杯,轻抿一口后,放下杯子,继续说道:“如今,每家每户的孩子都不少,如果小学不实行免费教育,恐怕很多穷苦人家都会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送孩子去学堂读书。毕竟孩子众多,若每个孩子都送去读书,那将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
然而,如果只送一个孩子去读书,其他孩子可能会心生不满,不愿读书倒也罢了,可若是他们也渴望读书,家中必然会因此而鸡犬不宁。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情况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所以,小学必须免费,这样才能让所有人家都心甘情愿地送孩子去读书识字。”
说到这里,胤禟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不过,到了中学和大学阶段,情况就有所不同了。由于有结业考试的存在,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被淘汰。经过六年的学习,一个孩子是否具有读书的天赋,基本上也能看出来了。可以想见,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读书,到那时,一个家里若是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孩子读书,那家里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小,收取一些学费和束修也是合理的。国库的压力也可以小一些了。”
胤禛稍作思考,便认为胤禟所言甚是,于是回应道:“既然如此,那关于学费和束修的收取标准,就全权交由你来决定吧。但切不可定价过高,以免那些家境虽不宽裕但孩子确有天赋的人家无力承担,导致他们无法入学。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维持学堂的收支平衡。”
胤禟颔首示意,表示明白胤禛的意思。紧接着,胤禛转头对胤祉说道:“三哥,你向来与众多文人雅士交往甚密,所以小学和中学的先生人选,恐怕还得有劳你费心了。小学阶段,对先生的要求并非一定要是大儒或名师,只需寻觅一些性情温和、耐心十足的秀才或举人即可。毕竟小学主要是为孩子们开启蒙昧,无需学得过于精深。而中学的先生,则需要具备更深厚的学问功底才行。我相信三哥定能不负所托,将此事处理妥当。”
胤祉闻听此言,毫不犹豫地拍着胸脯保证道:“四弟尽管放心,此事就交由三哥来办,必定给你办得妥妥当当!”
胤禛笑着道:“弟弟自然是相信三哥的。不过,三哥这事还不着急,你慢慢寻摸着就好。毕竟学堂的建造都要开春才能做,学堂修建也需要时间,待到学堂彻底完工,估摸着也要到明年秋天了。在学堂未建成前,此事还是尽量的低调才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