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青和李安的对话还算正常。
虽然平起平坐,但李元青会把李安当成前辈看待,也不会故意为难对方。
李安也不会让年轻人难堪。
但身为电影节主席的吕克贝松则是被姜闻的侃大山给搞得晕头转向。
这两人有一个共同经历——都考不上电影学院。
吕克贝松被法国电影学院轰出去过,姜闻则是被北平电影学院拒之门外。
回忆起往昔,吕克贝松很惋惜,惋惜自己没能上电影学院,导致自己起点比别人低,虽然最后依旧取得不小成就,但他仍感蹉跎了岁月。不过他也是有傲骨的,功成名就之后,法国电影学院希望他能去当老师,被他严厉拒绝。
“昨日对我爱搭不理,今日让你高攀不起”
姜闻则是洒脱,“看不上我那是学校的问题,怎么能是我的问题呢?”
后面话题主控权基本全在姜闻手里了,长篇大论、侃侃而谈。
吕克贝松在召集所有评委时,上来就跟李元青吐槽起姜闻。
“他的话题很有趣,但他这个人真的太能说了。”
“姜导脑子里有很深邃的思想,并且他很有表达欲,这也是他的可爱之处。”
吕克贝松无奈的摊摊手。
等人全部到齐,吕克贝松开始主持会议。
“各位,大家虽然国别不尽相同,但大家都是追求艺术的电影人。主竞赛单元一共十七部影片,大家都至少看过一遍,有些精彩影片或许你们还看了好几遍,既然已经对所有影片都有了足够的了解,希望大家在投票之时能够做出尽量公正的选择。”
都是各大电影节的常客,有些默认的潜规则不需要摆在明面上,会前就基本了解清楚了。
而且,吕克贝松才是评委会主席,大方向得他来把握,出了问题也由他来纠正。
吕克贝松清了清嗓子。
“我们先从一些不重要的奖项开始。”
最先讨论的是“最佳音乐奖”。
周迅其实听不太懂吕克贝松在说什么,还得李元青给她翻译,李元青在纸上写啥她就跟着抄啥。
见李元青写下《河道女王》,周讯自然也写下这个名字。
这部新西兰电影的色调和音乐都很有特色,色调偏绿,在英国电影中很常见,时常出现的毛利人传统音乐增添了一抹亮眼的野性。
吕克贝松见大部分人写的都是这个名字,很干脆利落的宣布了这个奖项。
下一个奖是“最佳摄影”。
李元青写的是《理发师》,陈逸飞导演是画家,所以在镜头里呈现出足够的美感。
不过,吕克贝松念出的电影名是《土地》
一部意大利电影。
吕克贝松接着对李元青说道。
“Li,这部电影在摄影方面很复古,我觉得很有意思。”
“好吧,你是评委会主席,我当然会尊重你的意见,但我坚持认为《土地》这部电影更有意思的在于它的剧情。”
这个奖没给华国电影捞到,那就只能在后面想办法了。
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都没有异议,通通给了《爱无专属》这部电影。
特别是最佳女主角,埃尔斯·多特曼斯的演技不错,将母爱诠释的很好。
周讯是第一次在奖项上不迷糊,她也觉得这位女演员演的很好。
最佳男主角则犯了难。
李元青联合周讯、关景鹏都想把奖项给《天狗》里的富大龙。
其实周讯原本想写“陈琨”,她想替好朋友争取一下,陈琨听说周讯当评委,专门从剧组请了几天假来参加电影节。
但李元青给的理由也很正当。
“陈琨在《理发师》里的表演能比得过《天狗》里的富大龙?”
周讯原本准备的话语都被李元青这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就是行外人都能看出来富大龙的实力。
吕克贝松则是主张把最佳男主角颁给《心力交瘁》的男主角奥利弗·古尔迈。
“奥利弗·古尔迈饰演的小职员十分自然真实,他前期是个平和善良的人,随着故事展开他开始变得性格暴躁、语言激烈.....”
吕克贝松阐述着自己的看法。
李元青表示坚决反对。
“《心力交瘁》颁最佳导演我毫无异议,但男主角明明有更好的人选。《天狗》里富大龙的表演质朴真实,把那个叫天狗的英雄硬汉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眼看评委会正副主席争论起来,有评委提议要不换一个男演员荣获此殊荣?
吕克贝松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而是带着李元青来到隔壁会议室,这个会议室里只剩下两人。
“Li,这一次电影节不能把影帝影后颁给华国人,这不是我的意见而是邀请我来的华国领导吩咐的。”
李元青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
魔都国际电影节一直有个诟病,影帝影后得留一个给华国演员,这次为了追求国际化,上面还真有可能这么吩咐不让华国演员拿影帝影后。
吕克贝松见李元青没有反驳而是在沉思,于是继续劝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