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锦、沈雨、景淮,表兄弟三人从小关系就要好。
往年的沈家聚会都是吃饱就散。
哦,对了。
还有乡下的亲戚们收拾东西带回家。
他们的大哥沈繁和景阳只会安静的看着。
他们哥仨不一样。
在看到一家家的亲戚赶来后,哥仨窝在一边看。
一边看一边曲曲:
“你家里收拾了几个包袱?”
“三个,你家呢?”
“两个。”
“我家一个,我爸我妈留下的那点东西都快收拾干净了!”
这也是沈老爷子给他们各家的任务。
必须收拾一些东西送来,亲戚拿不拿的在他们,但他们作为本家,得准备!
好家伙,年年聚会,年年他们各家就翻箱倒柜的收拾包袱。
直到最后一家亲戚到来。
他们才感觉到,今年的情况好像有些不太一样。
最开始的是沈繁和景阳。
这俩是他们哥几个里年纪最大的,记事也早。
沈晴雪的脸很相似奶奶/姥姥,沈锦几个看见小的没看出来,但他俩已经认出来了。
只不过吧,这俩人很别扭。
认出来不好好对人,却别别扭扭的拖着。
舞会的时候他们就发现坐在那里一个劲的吃东西的小姑娘,眼睛有些面熟。
脸吧,也很别致。
虽然有很多家庭重男轻女,但也没有看到谁家把自家闺女打成这样还让出门的。
直到,他们亲眼看着沈凤柔亲近那个顾司令家的私生子,而这个别致的小姑娘当着他们的面看不起人。
包括他们在内。
初时,这种感觉并不明显。
后来在意识到亲妈/在舅妈赵桂花对这女同志的不同。
沈锦就在他亲妈旁边东问西问的才问出来一些东西。
原来这女同志可能是姑姑家的孩子。
不是说和姑姑一起失踪了吗?
后来情况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三个小姑娘给人换了?
在自家四叔家的沈凤柔竟然是本家亲戚的孩子?
乱!
可他们在偶尔听到有人想要对这个妹妹不好的时候,作为京城小爷,他们的好动因子按捺不住了。
自家人,他们可以看不上。
万没有让人看轻的。
更不能动手。
这是底线!
想到小姑娘那头破血流脑袋上还包着脏脏的布条的可怜样。
在那天夜里,他们装扮了一下去打听消息。
结果就听到那个叫沈二池的人竟然那么说小妹!
叔能忍,哥不能忍!
天黑夜高时,打人好收拾!
好像就从他们打了那家人之后,对他们全家都没好脸色的小妹沈晴雪突然对他们哥仨有了耐心。
虽然只有一点点。
她下乡,很多人给她东西写信汇钱。
她回给他们哥仨的信的字是最多的。
虽然后来东西啥的都给一起退回来了!
这种耐心直到后来改革开放,他们哥仨才真正的体会到!
*
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
各行各业的变化都大到让人做梦都想不到。
而给他们带来的最大的消息,那就是下岗。
有的再就业,有的则是成了家里墩。
双职工的夫妻俩都成了家里墩,最大的家庭矛盾就出来了。
天天干架!
又吵又闹!
没有一点安稳的时候。
为了生计,也是因为迷茫。
沈锦没有这个担心。
他单位里效益不好,一周只上三天班,歇息四天。
舒服是舒服了,但发工资的时候也是负担。
从单位关门歇业到转让清算,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在别的同事都着急忙慌的找别的单位别的出路的时候,他已经打算好要下海了。
别人没有门路,需要一点点的摸索。
他有啊!
大半年前,小妹给了他一支大哥大。
虽然联系的不多,但偶尔会打个电话说说话。
小妹的话仍然不多,可只要他问的,她又正巧知道的,她都会说的很耐心。
在他有意向要做些什么的时候,那次的通话是最长时间。
半个小时左右,那个月的电话费交的他肉疼,但同样的,南下顺手的时候,他也是最高兴的。
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在下海后,他一个月赚的比他在单位的这一年赚的都多!
“小妹,爷爷身体不好,想见你,你有空没?”
老爷子的身体越来越不好。
沈锦听的老爷子迷糊的时候,最多的就是念叨姑姑念叨小妹。
姑姑没了,再念叨也白搭。
可小妹还挺好。
出乎他意料,小妹并没有出现。
甚至连电话也没有打过来。
那段时间他有些难受,爷爷疼他们,或者会有些不公平的时候,但老人家没坏心眼!
直到,他知道了爷爷奶奶因为帮姑姑而做的糟心事。
原来小妹的亲爹并不是景援朝,也难怪向来不冷不热的。
可这个姑姑拼命拼了不要脸面生下的孩子,却让姑姑嫌弃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