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次就看天意吧!
此时,杨众带着手下将士们连夜行军,第二日下午便到了馆陶附近。
几万人马动静很大,馆陶附近又没有什么可掩护之地。
白巢的探子很快就发现了大队人马,忙跑回去禀报。
其他人一听,都主张先跑再说,接连两次大战后,现在面对杨众的精锐,大家都觉得胜算不大。
还不如保存兵力,待以后再徐徐图之。
“他们既然连夜奔袭,那就定然是抱着和我决一死战的决心来的,想取我项上人头,跑是没用的”,白巢淡淡道。
相比于手下人的慌张,他淡定的多。
“今日七月十四了吧?”白巢突然侧头问道。
李明轩在一旁沉声答道:“不错,七月十四了!”
“也好,就让我在这里做个了断吧,我这一辈子,吃过苦,也享过福,曾经卑贱如蝼蚁,也曾富贵过,将世家踩在脚下,不算枉活一生”,白巢边说边擦拭自己的随身配剑。
这时候大部分人其实都喜欢用长剑,但白巢却不一样,他喜欢用短剑,觉得使起来更方便。
底下人一看这架势,有些踌躇道:“主上,您这是不准备后退了?”
“退?”白巢摇摇头,一字一顿冷冷道:“本王不会退的,敢退一步者,立斩不饶!”
这话让其他人一时语塞,迫于白巢平日的威严,众人都不敢再说什么,只能起来准备迎战。
待其他人离开后,白巢才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来放到桌子上,道:“军师,把这封信收着,待会儿你就带着亲兵先走吧,按信上的地址去京城的猫耳胡同。”
“主上,那你呢?”李明轩没问信的内容,这么多年过去,他早已明白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不用管我,估计我今日是凶多吉少了”,白巢嗤笑一声,神色依然淡定自若,“曾经有人给我批过命,说我活不过三十,明日正好是我三十岁的生日,唉,都是命啊!”
“江湖术士的话也不能全信的”,李明轩闻言有些诧异,嘴里还是安慰道。
“不,那个人不一样,他所说的话全都一一应验了,当时一同批命的还有另一人,对方说他是真龙天子,果不其然,大夏就这样改朝换代了”,白巢说着说着脸上便露出些追忆的神色。
“您是说?另一人是当今的大周皇帝?”李明轩十分震惊。
“不说这些了,都过去了,走吧,有一天会有人去猫耳胡同找你取信的”,白巢挥了挥手,不欲多说。
李明轩本就感觉此战不妙,此时能有一个逃生的机会当然不会放弃。
默了默后,他拱手郑重地行了一礼:“主上,珍重!”
然后拿起信撩开帐篷大踏步走了。
跟在白巢身边这几年,也许这次算是对他顾念旧情了。
李明轩没走多久,杨众便带着人当先发起进攻,正式开战。
刘三郎和杨众是队伍中武力值最高的,自然就由他们俩来对付白巢。
这也是刘三郎第一次见到这位传说中的贼王,本以为肯定长的凶神恶煞,肥头大耳。
谁料真人却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白巢本人甚至称得上俊朗儒雅,瘦而不弱,带着一股读书人的淡淡书卷气。
面对两人的进攻也丝毫不怵,堪称坦然。
然而他虽剑法精妙,但是接连两次大战还是消耗了他不少元气,慢慢,便显出颓势来。
杨众是沙场老将,瞅准刘三郎对白巢进攻的时机,用长枪一挑,白巢来不及躲避,一下子便落了马。
战场上千军万马,一旦落了马,那就是把命门交给了敌人。
二人配合默契,又战了两刻钟,白巢终于腹背受敌,体力不支下,胸口中了两枪,嘴中连连吐出鲜血来。
慢慢再也站不起来,仰头倒地望着天空。
刘三郎发现自己在他的眼中竟然看到了浓浓的轻松和解脱感,一时间心中大受触动。
杨众早已心硬如铁,见此半分犹豫都没有,又在白巢喉咙处补了一枪,确认人死透了后,大喊道:“尔主已诛,大势已去!王师奉天伐罪,但诛元恶。凡弃械者,既往不咎,抗命者,立斩不赦!”
一连喊了三遍,战场上众人才慢慢反应过来。
白巢那边的将士们,一下子士气便泄了。
有不少人既不愿意投降,也不愿意被杀,骑上战马就带着亲兵跑路了。
杨众吩咐众人分头追击。
属于白巢的辉煌就此落幕,一代贼王身死管陶!
刘三郎不知怎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但转眼间还是打起精神,和赵仁之一起分头追击残兵。
这一战可以说是北伐之战的转折点。
杨众带着白巢的人头和剩余的俘虏回来时,张平安和黄大人亲自在城门迎接,百姓们也夹道相迎。
对于他们来讲,这意味着天下越来越太平了,是好事。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也很快传往全国各地。
受影响最大的是山西各地的战役和鞑靼人阿布拉。
山西各地频频传来捷报,杨众一鼓作气后面接连攻下河间、唐县等地,收复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鞑靼人首领阿布拉慢慢只剩京都附近的地盘和山东零星兵力。
北方形势一片大好。
被安插在吕县的五万精兵则担负起了黄河泛滥后的赈灾事宜。
将洪灾后的瘟疫控制在了最小范围。
而后陈兵渤海湾,意思不言而喻。
围攻鞑靼人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张平安此时早已回了开封,秋收后,各地都调拨了粮草到前线。
粮草统筹与划分也不是个轻松活儿。
接下来,京都地区肯定还有一战,还有陕西潼关等地。
恢复一统已是指日可待。
算一算,他来北地竟然已经四年多了。
朝廷现在已在商量回都之事,料想离他回临安之日也不远了。
又过了不久,他收到临安钱家来信,意思是皇上有意在今年过年前出兵拿下京都,讨一个好兆头,到时候会给他们这些在北地建功立业的功臣们开庆功宴。
也就说他们可以在过年时回临安省亲了,和张平安的猜测不谋而合。
的确是喜事一桩。
喜欢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