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您补充的更多《人格心理学》中的名词解释:
1. 潜意识:指不能被个体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被认为对人格和行为有重要影响。
2. 防御机制:个体在面对内心冲突和焦虑时,潜意识中自动采用的心理应对策略,如压抑、否认、投射等。
3. 俄狄浦斯情结: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
4.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荣格提出的概念,阿尼玛是男性心中的女性意象,阿尼姆斯是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象。
5. 集体潜意识:荣格理论中的概念,指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通过遗传而留存于人类心灵深处的普遍性精神结构。
6. 人格面具: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的形象。
7. 阴影:人格中被压抑和隐藏的负面部分。
8. 自我实现:人本主义理论中的概念,指个体努力发展自身潜能,实现个人内在价值的倾向。
9. 高峰体验:个体在自我实现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极度愉悦和满足的体验。
10. 观察学习: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11. 认知风格:个体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12. 气质:个体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如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
13.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一种分类,场依存性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倾向于依赖外部参照,场独立性个体则更依靠自身内部的参照。
14. 固着: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个体的发展停滞在某个阶段。
15. 退行:个体在面对压力或挫折时,退回到早期发展阶段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状态。
喜欢高等教育课简集录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高等教育课简集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