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元年一月十二日。
经过周密的计划,薛常青和苏缙率领大军出征。
其中薛常青率领两个军八万人从梁州进入陈州,直接进逼宣州大梁城。
苏缙统领六个军二十四万人进逼晋州。
汤舟国安司得到情报,萧玉山派遣三十万大军与靖王合兵一处,欲发兵东进。
同时,晋王向多斯求助,得到多斯国十万步兵,六万骑兵支援。
加上晋王的四十万大军,三方几乎九十万大军向景州进发。
当前已出晋州,抵达灵州中部。
分析了此番态势后,刘钧才让薛常青南下,一路直接消灭萧玉山的势力。
而苏缙则负责主要的进攻方向。
七日后。
薛常青领兵抵达了陈州青云关。
这是从陈州通往宣州的必经之路。
而青云关因为是宣州门户,城高墙厚,一向易守难攻。
只是对如今的宁朝军队来说,现在一切城墙都不是问题了。
集中了军中的所有火炮。
薛常青对青云关进行了连续三天的炮击。
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关隘,在猛烈的炮火中轰然倒下。
接下来,机枪小组在士兵的保护下爬上城墙,将机枪架在了制高点,对准关隘内的萧家军队猛烈开火。
对萧家军来说,他们见到最厉害的武器便是景州的火绳枪和火炮。
何曾见过这种恐怖的武器。
试图夺回关隘的萧家士兵在机枪的扫射下一片片倒下。
在宁朝军队面前,他很快陷入了绝望。
而且,这些年景州的宣传早已深入人心。
寻常士兵们当兵不过是为养家糊口。
且这些年诸方征战不止,天下思安。
又因战事频繁,诸方横征暴敛,民怨沸腾。
所有,面对这种送死的占据,萧家军很快陷入了崩溃。
只是一日的时间,薛常青便控制了青云关。
青云关失陷的消息,和宁朝恐怖武器的消息几乎同时传到了大梁城中。
萧玉山这时才意识到他严重低估了刘钧的实力。
书房中,他瘫坐在椅子上,久久无言。
现在做什么都是徒劳了。
宁朝大将薛常青能够一日攻下青云关。
不出五日,他的大军便会来到大梁城脚下。
“收拾,收拾,我们前往大楚。”萧玉山微微叹了口气。
留在大梁城,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俘虏,成为刘钧的阶下囚。
与其如此,他不如携带财富前往大楚。
这几年,他心中一直不安。
所以在大楚为自己准备了后路。
“是,父皇。”萧谷忙退了出去,吩咐宫人收拾财宝,暗中运往大楚。
至于那随晋王出征的三十万萧家军,他也管不着了。
还是他们萧家人的命最重要。
三天后,一切收拾妥当。
萧玉山和萧谷带着家人在骑兵的保护下离开了大梁城。
狼狈逃往大楚。
他们走后的第二天,薛常青便抵达了大梁城外。
此时,这座城池竟然城门大开。
不过,他对此事并不惊讶。
因为国安司在城内的细作已经带来消息,萧玉山及其家人逃走了。
如今,大梁城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不设防的城池而已。
“这就是大梁城啊。”薛常青感慨了一句,接着下令大军入城。
在萧玉山逃走后,大梁城内的军队就各自解散了。
不少精明的将领和官员第一时间找到了薛常青。
这些将领和官员都是国安司这些年收买的人,为景州提供情报。
正是因为他们透露消息,得知萧玉山派遣三十万大军北上。
他们才会分兵两路,以少量兵力拿下宣州。
对这些归顺的将领和官员,薛常青按照计划立刻委以重任,重建大梁城内的秩序。
同时,他令一军坐镇大梁城,另一军则继续南下,夺取萧家控制的易州,商州,寿州。
就在薛常青成功拿下大梁城后。
苏缙的北路军在灵州昌平绵延的战线上正式开战。
面对宁朝军队。
一向以骑兵闻名的晋州大将徐来集中了十余万骑兵,分数个批次向苏缙发起进攻。
若是以前,如此规模训练有素的骑兵即便不能打败宁朝军队,也能够让宁朝军队遭受损伤。
但是自从有了机枪之后,骑兵对他而言就再也不是威胁了。
在构建的战线上,机枪向骑兵们肆意喷吐着火舌。
冲击的骑兵脆弱的如同纸张。
飞溅的鲜血中,骑兵不断倒下。
反复冲击了数次后,联军在损失六万多骑兵后终于认识到了一个现实。
在宁朝的恐怖武器前,他们的骑兵甚至无法碰到宁朝士兵的衣袖。
第一天的惨败,很快让这只临时组织起来的联军陷入了内讧。‘
谁都不愿意在第二天的进攻中首先出兵。
只是在他们争论的夜间,苏缙便利用新式军队的灵活性,对他们完成了包围。
第二天,在正面防线上,苏缙主动发起了进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