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由的这段话,我们且不加评论。但是,由此而产生的两句成语,却需要谈一谈:
鹪鹩,是一种小鸟。它的窝很细致,是用柔草、麻丝和软土等做成的蛋形圆囊,在小树枝上占很有限的位置。偃鼠(偃鼠又作鼹〔偃(yǎn〕),是一种大鼠,肚子挺大,喝起水来可真不少,但是尽它喝,也不过喝满它一肚皮。所以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后人比喻只求一个小小的位置便能满足,就叫“鹪鹩一枝”、“一枝可栖”“栖枝之栖’或“一枝自足”,表示对于安身之所要求不高。
庖人,是负责宰杀三神(牛羊猪)和办理酒席的厨子;尸祝,是掌管祭祀仪式和对鬼神祝祷的司祭者。古时,每逢祭祀,庖人先要整治三牲,把供品准备齐全。尸祝也要负责把祭器摆好。然后,把酒斟在樽中,把杀好的牛羊猪搁在俎上,这才能开始祭祀仪式。如果庖人不治庖,尸祝终不能超越自己职务范围去替代庖人的工作。——由于许由的这段话,后来凡超越本人的职务范围去管别人的工作,就叫“越俎代庖”或“尸祝代庖”。替代别人的工作,也叫“庖代”或“代庖”。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延安在西安有公开的八路军办事处。办事处当然可以处理关于通讯的事务,根本就用不着别的机关越俎代庖。”
课堂上,语文老师继续说道:“这越俎代庖之事在如今社会也屡见不鲜。就如同公司里,每个部门都有明确分工。市场部负责开拓业务,研发部负责产品开发。可有一次,市场部人员觉得研发部进度太慢,便私自插手修改方案。结果搞得一团糟,不但延误了项目进程,还引发了内部矛盾。”
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不禁联想到自己小组合作做作业的时候。有次数学作业是小组共同完成一份报告。组里的小明擅长收集数据,小红善于整理资料,而我则精于撰写内容。可中途小明觉得小红整理资料速度慢,就想去帮忙。结果两人的数据和资料混在一起,弄得杂乱无章。最后我们意识到,只有各司其职,才能高效完成任务,就像古人坚守的那样,莫要越俎代庖。
课后,我独自思考着语文课上学到的“越俎代庖”。突然灵机一动,如果能创造一个工具提醒大家避免这种情况就好了。于是我找来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向他们阐述了我的想法。刚开始大家都有些疑惑,但在我的详细解释下,他们渐渐认可了这个创意。
我们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从简单的代码编写入手,尝试建立一个任务分配与监控系统。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比如算法设计不合理、界面不够友好等。但我们牢记各司其职的原则,擅长编程的负责优化代码,美工功底好的精心设计界面,善于协调组织的同学管理整个流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终于做出了一个简易版的工具。将它推广到学校的社团活动中试用,效果显着,大大减少了因为越俎代庖造成的混乱。看着自己的成果,我深深体会到古人智慧在现代社会同样有着巨大价值。
此事之后,我们团队备受鼓舞,决心进一步完善这个工具。我们联系了一些软件公司,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合作。然而,其中一家较大的公司却表现出轻视态度。他们公司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觉得我们只是学生,没什么了不起,便打算越过我们直接按照他们的想法改进这个工具,推向市场获利。
他们召集自己的员工开始行动,完全不理会我们最初的设计理念。可是,他们并不了解这款工具针对避免越俎代庖情况的特殊设计初衷,也不懂得我们基于实际使用反馈所规划的功能拓展方向。结果可想而知,新版本的工具漏洞百出,遭到试用用户的大量差评。
这家公司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越俎代庖的错误,重新找到我们寻求合作。我们秉持着包容的态度答应了,双方各自发挥优势,各司其职。最终,工具得以完美升级,广泛应用于各类项目管理之中,时刻提醒人们莫要越俎代庖。
随着这个工具的广泛应用,许多企业和团体都从中受益。但不久后,又出现了新的挑战。有一个大型跨国集团,旗下众多部门。他们引进这个工具后,起初运行良好。然而,集团总部的一些高层领导习惯大权独揽,总是不自觉地想要干预各个部门的具体事务。
尽管有工具的提示,他们依然凭借自己的权威强行越俎代庖。例如营销部门策划的一场全球性广告活动,被财务部门高层无端修改策略,理由仅仅是节省成本,全然不顾及营销效果。结果广告投放后反响平平,销售额不升反降。
这件事引起集团内部轩然大波,大家纷纷指责那些高层违反各司其职的原则。集团董事会不得不重视起来,专门开展培训,强调“越俎代庖”的危害,并重申各部门要依据工具的指引,严格遵守职能划分。此后,集团逐渐恢复正常运作,这个古老成语所蕴含的智慧再次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