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中,宇航员们得知这个星球上似乎存在着一种周期性的“能量风暴”(通过生物的发光图案和波动示意理解),会对整个星球的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而星球生物们似乎是在借助太阳号的到来寻找应对的办法。宇航员们决定帮助它们,一起在这个星球上寻找可以躲避或者削弱能量风暴的地方,以及共同研究如何利用飞船上的一些技术和材料来为星球生物构建一个临时的“庇护所”。在这个过程中,宇航员与星球生物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他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顺畅和深入,共同开启了一段跨越星际和物种的奇妙合作之旅。
太阳系有多少星系
太阳系中主要有八颗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此外,太阳系还包括众多的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
所以,严格来说,太阳系并不是由“星系”组成的,而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中除了八颗行星,还有一些矮行星,如冥王星、阋神星等;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等小天体。
此外,太阳系还存在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等区域,那里分布着大量的小天体。
三、关于冥王星的一些相关信息:
发现历程:
1930年2月18日,由克莱德·汤博根据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的计算而发现。
命名:
其以罗马神话中冥界之神Pluto(普鲁托,对应希腊神话中的哈迪斯Hades)命名。在日本最初使用音译“プルートー” ,后来东亚很多国家包括中国都采用意译的“冥王星”等类似名称。
天体分类及地位变化:
曾经一直被认为是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但在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
轨道特性:
冥王星的轨道是椭圆形且倾斜的,绕太阳一周大约需要248年。
1979 - 1999年期间比海王星距离太阳更近,但由于轨道特殊,和海王星轨道存在稳定轨道共振所以不会相撞。
轨道倾角17.16 °,像天王星和金星一样,冥王星也表现出逆行自转(从东向西旋转),由于其旋转轴相对于其绕太阳轨道的倾斜角度为 57°,它几乎是侧向旋转,因此它的季节变化极大。
物理特性:
大小:直径2300千米左右(小于月球)。
质量:质量为1.290×1022千克 (约0.006个地球质量)。
密度:平均密度2.0克左右/立方厘米。
表面温度:表面温度在 -220℃以下。
大气:主要由氮气、甲烷和一氧化碳组成。当它靠近太阳时,其表面的冰会升华(直接从固体变成气体)暂时形成稀薄的大气层,存在雾霾颗粒,会散射蓝光,大气在冥王星引力(大约是地球的6%)作用下其大气高度比地球大气层高得多,大气气体存在的高度已被追踪到1670千米,并且没有明显的上限。
结构:可能由70%的岩石和30%的水冰的混合物组成,内部可能有一个被水冰地幔包围的岩石核心,甚至有证据显示其内部可能存在液态水海洋层。
表面特征:表面具有山脉、山谷、平原和陨石坑等地形,其地表温度可能低至 -247 - -233℃ ,表面没有很多宽度小于8英里(13千米)的小陨石坑。
卫星:
已知有5颗卫星,分别为卡戎(Charon)、尼克斯(Nix)、许德拉(Hydra)、科波若斯(Kerberos)和斯提克斯(Styx)。
探索历程:
冥王星是一颗还没有太空飞行器访问过的矮行星(在新视野号之前)。
2015年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航天器成功飞跃冥王星,并拍摄到冥王星主要特征的照片,以及采集到关于其体积等数据
四、和太阳系类似的恒星系举例(这里的类似是相对概念且从不同角度):
开普勒 - 90 恒星系:
位于天龙座方向大约2545光年处。
其主恒星开普勒 - 90是一颗与太阳同种类型的黄矮星(质量是太阳的大约1.13倍,体积是太阳的大约1.2倍)。
拥有8颗行星(最初只发现7颗,2017年找到第8颗),其中靠近主恒星的三颗都是和地球类似的岩石行星(开普勒 - 90b、开普勒 - 90c、开普勒 - 90i ),后面几颗可能是岩石行星或迷你海王星(类似海王星结构但质量小),最后的两颗(开普勒 - 90g 和开普勒 - 90h)是气态巨行星。
Kepler - 11恒星系:
距离地球约217光年,位于天琴座。
拥有6颗行星,最小的行星比地球还小。
行星轨道非常接近,周期也相对较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