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河北各藩镇交相派来的使者劝阻,张茂昭坚持己见,不予理会。起初,唐宪宗并没有同意张茂昭的要求。但在张茂昭连续上表了几次之后,宪宗最终在元和五年(810年)十月任命左庶子任迪简为行军司马,前往替代张茂昭的职位。
张茂昭入朝后,受到了宪宗皇帝的厚待,被任命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并授予河中节度使之职。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李纯对张茂昭忠诚的认可,也体现了他对主动归顺中央的地方势力的支持。
5.收魏博
元和七年(812年)八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其子田怀谏被任命为副大使,负责军务。然而,田怀谏年仅十一岁,无法有效掌控军队,军政事务实际上由家僮蒋士则等人决定。
唐宪宗与宰相商议如何处理魏博事务,他计划任命左龙武大将军薛平为郑滑节度使,以加强对魏博的控制。李吉甫建议出兵讨伐田怀谏,这一提议得到了宪宗皇帝的支持;但另一位宰相李绛则持不同意见。李绛认为,田怀谏年纪尚幼,肯定无法稳定局势,因此朝廷无需采再取军事行动,而应当厉兵秣马,“坐待魏博之自归”。他主张一旦魏博内部发生动乱,对胜利者给予爵禄奖励,以促使各镇主动归顺,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唐宪宗听取了李绛的意见,没有出兵。
不久后,魏博军内果然发生了哗变,士兵们拥戴田兴(即田弘正)取代了田怀谏。田兴主动率领魏博六州之地归顺朝廷。十月,宪宗接到魏博监军的报告后,立即任命田兴为魏博节度使。十一月,他又派遣知制诰裴度携带一百五十万缗钱前往犒赏魏博士兵,并免除六州百姓一年的赋税徭役。据说,当魏博军士受赐之后,“欢声如雷”。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解决了魏博的问题,也展示了宪宗在处理地方藩镇问题上的灵活性和策略性。
喜欢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