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头脑风暴疯狂回想自己写书时的状态的吴承恩更懵了。
不是,哪吒在里面就占一小部分,重点是那只猴和取经的过程和意义。
吴承恩:看猴!看猴!去看猴!(声嘶力竭的大喊),我是作者,听我的啊!
[ 你真的看懂四大名着了吗?细思极恐,看完名着的你是否发现了作者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老祖宗:哈?……又恐?另外四大名着是什么,我们没读过啊。
好在天幕旁白介绍了一下这几本书。
吴承恩————《西游记》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学生,在施耐庵去世后对《水浒传》进行加工)
施耐庵———《水浒传》
曹雪芹——《红楼梦》
天幕下
此时的罗贯中和老师施耐庵对视一眼都有些不可置信,这说得是他们,他们的着书。还成名着了。
没人不喜欢自己的着作被人夸了,尤其是文人墨客了。
大喜大落后,两人又有些纠结,要知道自从天幕说了明朝的事情后,正处在元时期的他们已经打算好去投奔明军了。
希望也能出自己的一份力。
两人都已经收拾好了,准备加入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反抗元军的残暴。
最后再一路挺进中原,没准运气好点得到重视还能见到朱元璋呢。
现在还有些难抉择呢。
[ 那就是,这几人写书的时候暴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吴承恩真混过官场,罗贯中真打过仗,施耐庵真混过黑社会,曹雪芹是真被抄过家。]
你仔细想想:[ 《水浒传》里谁的武力值最高?———不是武松,李逵,而是作者本人施耐庵。]
[ 描写武松砍人时刀卷刃砍不下去了要换刃,王婆教潘金莲把抹布在水里煮过了擦血迹这种都是细节。]
[ 还有没真经历过能知道wan心要泼凉水的,林教头在风雪山神庙中的“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这句话,就知道施耐庵绝对见过被大火烧死的人。]
[ 他甚至知道带走金银器具时要先踩扁了再装进回袋里,要是没真干过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后面诏安写的假感觉没啥细节,说明施耐庵是真没当过官,他想象不出来。]
………
“哇哦~”不少人异口同声的惊叹起来。
“真细节啊,他们都看得这么仔细的吗?”
吃瓜群众们也很是认同,看来另外两人也很写实了。
弹幕说的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是这么个意思啊。
评论:
【施耐庵从杀人写到pao尸,甚至是纵火投毒,都得源于他参加了元朝末年的红巾军啊】
【施耐庵之所以要黑姓潘的人,完全是因为诚王张士诚的女婿潘元绍背信弃义投敌,在关键时刻带兵投靠了朱元璋。
……而施耐庵当时是张士诚的幕僚谋士,他很瞧不起这种背信弃义的小人。】
【 三国演义有意刻画东吴鼠辈是因为当时朱元璋是吴王】
【罗贯中跟施耐庵是师徒关系,他当时也在张士诚麾下,
主要是被张士诚的仁心和善待百姓的行为所吸引,张士诚在当年确实很得民心。】
【当时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当时谁赢了谁当皇帝。】
【1367年,朱元璋麾下常遇春于杭州破张士诚所部三万人…
然后其幕僚施耐庵、罗贯中隐姓埋名狼狈而走】
【所以当你和史书放在一起的时候,总有种幻灭的感觉】
【而且三国里汉名声大噪,孙权背上鼠辈,——其实罗贯中写的时候汉指的是陈友谅。】
【…… 演义里面赤壁之战原型就是陈友谅和朱元璋鄱阳湖决战】
【施耐庵:徒儿,我水浒传后半部你怎么写的?罗贯中:徒儿被打怕了,还是招安吧。】
【七进七出,那是李文忠几十人直冲中军一战打崩张士诚二十万的真实经历】
【 罗贯中没见过赵云,但是真被李文忠揍过】
【都骂赵括问题是人家挡了白起40多天 罗贯中对面2000人被打崩了】
【罗贯中:赵云七进七出是我写的你们完全可以不信,他李文忠19岁带2千人七进七出干我老板张士诚,我差点死在那次】
【李文忠你可能不知道 但是他的儿子你肯定听过 运输大队长李景隆 没有他就没有永乐大帝了。还有南京城门就是李景隆给朱棣开的。】
“………”
“嘶~”这个评论硬控众人许久,谁能想到两本书牵扯了三个朝代呢。
罗贯中和施耐庵:(不嘻嘻)我们是反派啊合着,刚准备奔向美好的未来,没想到他们还看不上朱元璋呢,天呐,这下可真出名了。
看到说自己打仗菜的,罗贯中哑火了————,对面不用计,这是不对的,我计划的是围魏救赵,可对面太能打了,计没使出来。
孙权:(愤怒·jpg )好啊,终于找到东吴鼠辈的源头了,你俩清高,打不过朱元璋,你去写他啊。还用我指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