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着里有一句类似的话,命运的慷慨往往都隐藏着不可知的风险,越传越广演变成这个版本的,”
——3星《断头王后》】
………
古人们越看越沉默了,这评语都够犀利的啊。
有人摇摇头说了句公道话,“一个人一个看法,有人爱不释手,有人弃若敝屣。”
“各花入各眼,口味不同罢了。”
“好不好看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看到了写这些书评的人真是嘴毒啊,舔下嘴唇都能把自己毒死。”
“这些人说话太直接了,文化人骂人就是不一样。”有百姓悄悄的说道。
毕竟圣贤书这话他们都听过,哪能想到传播极广的这些书都是这种风格啊。
而断头王后的书评倒是让大家眼前一亮,确实,这话精简又符合时代,在这些全是差评的地方能有这样的评分可想是很受欢迎了。
………
【“文艺屌丝看上富商女儿,结果富商女儿和高富帅医生结婚了。屌丝不结婚,天天和寡妇睡觉,美其名曰等富商女儿。50多年之后医生死了,俩人又搞到一起,如果这也叫爱情,简直不要脸。”
“虽然主角睡了622个人,但也确实做到了一生只爱女主一个人。”
“我一生中拥有622位情人,但我只爱你”
——1星《霍乱时期的爱情》】
老祖宗们:(不可置信)(不敢说话),虽然…但…是这么用的吗?
也有人共鸣呢喃,“但男子没有结婚,从结果上看他确实喜欢女主不是吗?”
同伴愣了下,“额,这也没耽误他睡别人。”
这人小声嘀咕道,“你是被天幕洗脑了吧,男子三妻四妾很正常的,这是我们的时代不是后世,你知道的都是男人,这人爱一个人长达50多年还不深情吗?”
同伴脑袋疯狂转动:还不深情吗?深情…
直率的人更是吐槽,“从这段话我没看到霍乱,我只看到y乱。”
【“主人公不就是一个只顾自己自私自利完全不负责任的成年巨婴吗?既然结婚生子那就该对此负责,扔下老婆孩子一走了之还美其名曰追求梦想,无语。中途朋友么尽心尽力的照顾他他居然还抢人老婆鸠占鹊巢并且间接害死朋友老婆还毫无悔过之心,”
“最后也是靠女人,伺候他最后给他送终了,这是什么绝世大渣男?就算他创作出了再多的惊天画作我也不能接受,无论这人在艺术上有多高的成就,也不能掩盖他是个无耻自私不负责任吃了软饭还瞧不起女人的人渣。”
“现实中遇到你就老实了,别说名着其实是批判的,看完你能有不适都算你有点良心了,艺术高于一切。”
“但哪怕是梵高,达芬奇也得吃饭,面包和艺术同样需要选择。”
——1星《月亮与六便士》】
……
“说得对,光看这段话说得一点都没错。”
“真穷困潦倒的时候什么艺术都不顶一顿饱饭。”
“还抛弃自己的家人离开选择追求月亮,反正我一个老百姓理解不了。”
这个评论大家的反应基本一致,这段话如此真实可见是真的被气到了,如果书里塑造的真是这样的形象,那确实很不讨喜啊。
【“他一想到这个世界上有受苦的人就忍不住流泪。”
说这话的人他有5个孩子都是情妇生的,而且他把5个孩子都送往了孤儿院。
晚年写了一本书,在里面写道:“我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往孤儿院,他的回答是:我没办法啊,我忙着爱人类啊,我哪有时间来照顾孩子啊!”
——。。《忏悔录》——读完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他的辩解录,虚伪,伪善。】
老祖宗们:~(???))玩抽象啊?
自觉够不要脸的某官员更是唾弃了句“虚伪,恶心,洗白自己正常,连自己孩子你都这样对待,真是没心肝。”
和学子们同处一室的太傅只说了一句话,“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
……
看完这些评价古人们也是松了口气,能在一本书里看到什么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分歧。
正如这些差评下的评论:
【名着就该正能量,好人,坏人,好人打倒坏人,要传递的应该是这个思想。】
【楼上的傻叉,人都是有两面性的,一看你就没看过几本书。】
【你才傻叉,我说的是既然让人读,但这些书里充斥着不适,贬低,造作,坏的东西也要推崇吗】
【呵呵,真是什么人都有了,连世界名着都批评,你们能写的出来吗?】
【这写的都是那个时期年代的故事,不能用现代的思想去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也能吵起来,不喜欢就不要看,这个帖子说的是差评搞笑的,你们这些人看都不看就开始骂。】
【这搬运的都是外网的评论,喜欢对线自己翻墙去外面吵】
………
天幕下
古人们也是连连点头,别吵啦,都别吵啦,都是成年人了思想价值观都建立了,为了这事吵的热火朝天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