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秘书们走路都是带着风的,恨自己的老妈给自己少生了两条腿。
可是人们脸上的笑意,却像是又过了一个年,看了一晚的春节联欢晚会。
嘴角的笑意,那是想压都压不下去。
这时候人们的觉悟还是相当高的,得知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让自己的国家的技术水平追上欧罗巴,鹰酱国这些发达国家。
他们人人都是打心眼里高兴。
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是能够感染人的。
临近天黑还有半个小时。
陈卫国收到了萧晨南的来电,告诉他一切准备就绪,
随时可以去仓库里卸货。
陈卫国收到消息,心里也是一阵高兴,
没想到萧晨南的办事效率这么高,几个小时的功夫,就这么多的仓库安排好了。
深夜时分,陈卫国悄然出了94号院。
从空间里拿出自行车骑行了十来分钟,然后才收起自行车,把大红旗拿了出来。
夜深人静的,陈卫国不想太引人注意,在远离南锣鼓巷之后,陈卫国就掏出汽车开始赶路。
毕竟新整理出来的那些仓库有点远,
如果不用汽车赶路,怕是今天晚上就是把一双腿骑断了,
他今晚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仓库都填满。
为了避免浪费时间,同样也是想让自己轻松点,陈卫国选择了开车赶路。
晚上人少,车也少,陈卫国一直以五六十码的速度行驶着,一路往北走,来到了海淀区边上,靠近昌平区的一郊区仓库附近。
这里人员来往比较稀少,当初萧晨南把这里作为仓库,也是为了保密,
尽量少引起路人的注意。
同样也是为了规避间谍的窥探。
改革开放这些年,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引进了不少的外国投资。
同样,也有不少的归国华侨,回乡建设祖国。
这其中,肯定会有老鼠屎,被人安插在里面。
另外,不少的敌特分子,也会利用外国投资者的身份做掩护,
从事间谍活动。
其中就有收买国内的汉奸,出卖国家机密。
汉奸间谍固然可恨,可是这些人又不会在自己的脑门上写着“我是间谍”、“我是汉奸!”这几个大字。
他们往往会伪装成好人,获得对方的信任之后,就会露出自己的狐狸尾巴,暴露自己的真实目的。
可是往往这个时候,他们接触的这些人,已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
陈卫国在距离仓库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收了汽车,人也同时藏在了空间内,向着目的地走去。
他没有在这里看到有岗哨,又往前走了五百米,
在陈卫国的精神力感应下,才发现了两处暗哨。
越过暗哨所在的位置,继续往仓库方向走,
在他的精神力感应之下,防守这里的暗哨,明哨渐渐的多了起来。
陈卫国到这个库房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
只是靠近仓库一百米左右的位置,却是没有看到一个人影。
陈卫国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萧晨南是知道自己的规矩的。
这是萧晨南给他提供的第一个临时仓库的地址。
这个仓库,一共有十间库房。
面积大概在两万平米左右。
陈卫国将这个十个库房堆满的设备和办公桌椅的时候。
已经过去了五十分钟。
差不多就是,一个库房需要花费他五分钟的时间。
本来是可以更快的。
只是这次的设备比较乱,他在把东西拿出来的的时候,还是要稍微整理一下的。
在收取这些设备和办公用品的时候,陈卫国也是按照公司进行分类的。
然后把设备和办公用品转移到这个仓库的时候,
除了要把非常明显的公司信息要剔除之外,
还要将相同类型的部门的办公设备放到一起。
尽量给后期整理这些设备的工作同志,节省点时间。
一个小时后,陈卫国已经在赶往下一个临时仓库的路上。
第二个仓库离这里也不是太远,大约是四十公里左右的距离。
陈卫国开着车,估计一个小时左右到达。
第二个仓库库房面积比第一个稍微大点,达到了三万平米左右。
分成了二十个库房房间单独存放。
陈卫国在此处打量了一下库房的环境,
除了通风干燥之外,好像也找不到其他可以书写的优点。
弄成这样,陈卫国也能理解,
毕竟他给对方的时间也就几个小时。
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大扫除这么大面积的仓库,着实不容易。
陈卫国也没有太计较,毕竟只是临时周转一下,
这样的存储条件已经能够满足需要了。
空间里面的那些设备,也没有像数控加工中心这样,需要非常苛刻的存放条件。
花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装满了这二十个库房。
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到了凌晨四点多了。
抓紧点时间,能够赶在天亮前装满第三个临时仓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