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婶儿见李二叔把车借了回来,再抬头看看天色,不高兴的说道:“你也不看看天色,明天早上再去借呀,这搁家里晚上还得照料它。”
李二叔把毛驴儿拴好,这才不耐烦的说道:“你得了吧,明天万一他们要用车呢,难道你把粮食背到镇上去。”
“那你晚上照料它?”
“给添把草料你都不耐烦,以后有事儿你还想白借来用。”
李二婶儿埋怨道:“你大哥心眼儿多着呢,一辆驴车他才不看在眼里。置了车马,白给那几个泥腿子用,自家兄弟用还得等着。”
“怎么说话呢?人家是泥腿子,咱是啥,咱不也是泥腿子吗?”
李二婶儿走到李二叔跟前。
“这能比吗?你们是亲兄弟,那几个人算什么?你刚才问了大哥真不卖粮食,我就说他藏着吧,不可能手里没有东西,要不然谁家有这底气。”
“现在说是亲兄弟了,就因为我大哥是抱来的,所以当年我爹娘对他不好,你们知道后对大哥也甩脸子,别以为大哥傻,看不出来。”
这事儿村里人都知道,也都心知肚明。这也就是李老大回来后没要家产,这哥们儿表面儿还能保持和气。
李二叔叹口气,对媳妇儿说道:“你也别说酸话了,大哥挣的是他拿命拼的,咱们就踏踏实实的种咱的地,再说自大哥回来,咱们也没少占便宜。”
李二婶儿心里怎么会不明白?只不过就是心里不甘而已。
第二天,李老二就把老三叫过来,哥儿俩装粮上车,吃个早饭就赶车到了镇子上。
两家粮食都要卖,所以老三先帮他二哥家把粮先拉到镇子上,回头再拉他家的。
镇子上就三家粮店,他们早就打听好了,就赵家粮铺给的最多。
可赵家粮铺掌柜的闺女,嫁的可是喜鹊以前定亲的宋家。
李家哥俩才不管这些,谁给的价钱高,他就卖给谁。
偏也就这么巧,刚称完重,宋文涛就到赵家粮铺来买粮食了。
“哎呦,这不是李家两位叔叔吗?怎么这么巧?这是来买粮食了。”
宋文涛就是明知故问,这时候他们只能是来卖粮,怎么可能是来买粮的呢?
李老二擦了把汗,说道:“是宋少爷啊,我们要吃用得着买吗?当然是来卖粮的。”
宋文涛忙笑道:“失误,失误,我只想自己是来买粮的,就顺嘴说了。”
这时赵诗雅也出来了。
“文涛,你怎么有时间过来,你们认识”
宋文涛忙走到诗雅跟前。
“来买点儿米粮,这不碰巧遇到了李家叔叔。”
“是你家亲戚吗?”
宋文涛清咳一声说道:“不是,是以前和我定亲喜鹊的叔叔。”
赵诗雅漂亮的脸蛋儿微沉下来。
转身就把粮店的伙计叫到跟前。
“收粮时要小心查看,有坏的,掺杂的或者不干净的,可要仔细挑出来。”
赵老二忙说道:“我们的粮食可都是刚下来的,干干净净的,你们可不能找茬儿克扣。”
伙计见赵诗雅表情严肃,忙又一袋袋打开认真检查。
粮食就算收拾的再干净,也难免夹杂一点儿杂质。
赵诗雅看到后不悦的说道:“咱们收粮给的价钱最高,自然收到的粮食也是最好的,这样的不行。”
李老二哥俩一听就急了。
若是给不了这么多,他们何苦大老远拉到镇上来,在村里粮商上门收就卖了,还省事儿。
“我说伙计,刚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刚才还夸我们的粮食干净饱满,这会儿又改口了,做生意哪儿能这样?”
“确实有点杂质啊,我也没说错,你看看。”
赵诗雅微微一笑,“伙计,每斤粮食减两文钱。”
李家哥儿俩立刻不干了,“若不按原先的价钱收我们的粮,我们就堵在门口,从今天开始一粒粮食都让你们收不到,大不了我们不卖了拉回去。”
“没错,我们天天来,看谁还敢光顾你们家粮铺,哪儿有这么欺负人的。”
赵诗雅刚想说话,宋文涛忙上前说道:“诗雅别生气,有话好好说。”
又转头对李家兄弟说道:“两位叔叔也别气恼,今年新粮收价高,可不就检查的严吗,别急,我帮着说说。”
宋文涛把赵诗雅拉到一旁。一脸讨好的说道:“别气了,全算起来也省不下几文钱,何苦气坏自己。”
赵诗雅不高兴的说道:“怎么,你替他们不平。”
“没有的事儿。”
“那你帮他们说话。”
宋文涛小声说道:“我可不是帮他们,我是听赵伯伯说过,今年总店那儿让加大力度收粮食,别的县早收过了,咱这儿季节迟,粮还没收够,让他们闹,岂不是耽误了赵伯伯的事儿。”
赵诗雅怎么会不知道,他爹也发愁。
总店让每个分店的掌柜多收粮食,提高价钱。可淅川县山地多,季节迟,到这会儿他爹的任务还没完成。
宋文涛见赵诗雅迟疑,便又说道:“你现在这么做,可就耽误了赵伯伯的事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