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短短二十多米远的路程,愣是让邹氏走了一刻钟,来到府门口,邹氏看着门口宽阔的马路,转头对沈奕辰说道:“房子应该再往南盖一些的,国公爷,您说是吧。”
苏晓悦一听,忍不住说道:“娘,您够了啊,再往南盖一些那不叫房子,那叫古墓,谁家好人把房子修到山里边。”说完,生怕邹氏追打,拔腿就跑。
沈奕辰见娘子被说,赶忙出来打圆场:“娘子她不是那个意思,娘您要是真喜欢后山,我明天就去找村长把它买下来,等您百年之后,我找最好的匠人给您修个墓地。”
沈奕辰这话一出口,苏府门口瞬间陷入一阵诡异的安静,片刻后,门口传出邹氏暴躁的怒喝声:“沈奕辰你个小兔崽子……”那声音震天响,惊得后山的鸟雀扑腾着翅膀乱飞。
沈奕辰吓得围着院子狂奔起来,身后邹氏拿着一根棍子,气势汹汹地在后面狂追,沈奕辰边跑边对苏晓悦喊道:“娘子,对味了,咱娘这个样子我舒服多了。”
苏晓强和苏晓果站在屋子门口,好奇地拽着身旁立春的衣袖,问道:“立春姐姐,姐夫他在京城也这么不靠谱吗?皇帝就这么大度,能容得下姐夫这样?”
立春回忆起当初跟着苏晓悦参加宫宴时的场景,说道:“咱家姑爷在圣上面前可不这样,而且,皇上他老人家也没有咱家老夫人身体好,你瞧,这都跑五圈了。”
苏晓强看着他娘手里的棍子,一脸无所谓地说道:“放心吧立春姐姐,我娘平日里都拿着村子从夫子家,一直追着我打回家,这区区五圈,小事一桩。”
立春忍不住调侃道:“你可真是你娘的大孝子。”
沈奕辰在跑第六圈的时候,故意放慢了速度,结果被邹氏在屁股上结结实实地打了一棍。
邹氏见状,着急地跑上前,关切地问道:“奕辰,你怎么样?你站起来走两圈,你这孩子也是的,怎么不知道躲呢。”
沈奕辰却笑开了怀,他一把将邹氏拥入怀中,感受着这份久违的、来自母亲般的温暖,说道:“娘,真疼,儿子想您这一棍子,都想了二十一年了。”
邹氏这段时间通过与苏晓悦的信件来往,已经得知了姚婉婉身死的真相,心中满是对沈奕辰的心疼。她轻轻拍了拍沈奕辰的肩膀,柔声道:“乖,别说二十年,四十年,娘都疼你。”
说话间,她突然感觉发丝间传来一股异样的感觉,伸手朝头顶摸去,入手一片冰凉,原来是一根金簪,邹氏有些不好意思地念叨着:“娘很喜欢。”
这时,夏蝉来到前院,对着邹氏行礼道:“老夫人,饭菜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席。”
邹氏环顾四周,伸手召唤晓强:“晓强,去把大家都叫来,咱们作坊从你姐走了还没有好好聚聚呢。
苏家向来有每年作坊管事相聚的传统,早在几年前,苏晓悦便特意命人打造了几张极为硕大且带有转盘的桌子。
今日,前来的人众多,这些转盘桌子自然派上了用场,苏家的院子里满满当当摆置了四大桌,作坊的管事们纷纷齐聚于此,热闹非凡。
苏晓悦刚踏入饭厅,只见一胖一瘦两个身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兴奋地朝着她飞奔而来。
胖婶满脸热情洋溢,声音洪亮得如同洪钟一般,大声说道:“晓悦呀,胖婶我可是日日夜夜都在想你哟!你这丫头,一离开就是好几个月,可把胖婶我给担心坏喽!”
孙婶子也丝毫不甘示弱,赶忙将手中提着的一个精致小筐子递到苏晓悦面前,脸上洋溢着亲切和蔼的笑容,说道:“晓悦呀,你从前就最爱吃孙婶做的锅贴啦,这可是刚出锅的,还冒着热气呢,赶紧尝尝。”
苏晓悦笑意盈盈,眼中满是感激,双手接过筐子,说道:“多谢两位婶子如此惦记我。这次我从京城带了些特产回来,等会儿吃完饭,大家都别急着走,我给你们每人都备上一份。”
胖婶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晓悦啊,自打你家作坊开办起来,这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有了营生,俺们现在吃喝不愁,生活可滋润啦。
你弟弟晓强在咱们镇上开了家店,那店里各地的特产琳琅满目,啥都有。你呀,就别操心给我们带东西啦,有空给我们好好讲讲京城里的事儿呗?我们这些人,还从来没去过京城呢,心里对那可是好奇得很呐!”
苏晓悦看着两位婶子,她们身上的衣服干净整洁,孙婶头上还插着一根亮闪闪的金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苏晓悦心想,她们如今的生活确实富足,想来也不缺自己这点特产,于是,她微笑着轻轻拉住两人的手,将她们拉到一旁,绘声绘色地讲起了京城里的奇闻趣事。
从皇宫的宏伟壮丽,那高耸的宫墙、华丽的宫殿,仿佛诉说着历史的厚重;到街头的繁华热闹,琳琅满目的商品、摩肩接踵的人群,一片繁荣景象,听得两位婶子眼睛都亮了起来,仿佛被带入了那个遥远而神秘的京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