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钟声。
所有人一愣。
宝玉纳闷道:“不会是贾芸又写什么文章了吧?”
黛玉星眸一亮,竟是有些期待。
宝钗习惯用团扇半遮脸,此时也是怔住了。
俏脸之上,也是满怀期待。
她们虽是女孩子,却是钟灵毓秀极其聪慧,贾芸的两篇文章,普通人看个热闹也就算了。
宝钗和黛玉都是能看出许多东西来。
只可惜她们不是男儿身,无法科考为官。
否则必能名留青史。
“不是……”
李纨一直在一旁静静听书,此时面色凝重,摇头否认这是大朝会的钟声。
贾兰在她身旁吃着点心,小脸上也是满脸惬意。
贾母对贾兰这个小重孙不及宝玉十分之一。
有可能是伤心贾珠早死,所以对李纨和贾兰都是内心含着遗憾,甚至隐藏恨意。
李纨是标准的嫡长孙媳,按大家族的习惯,嫡子儿媳管家,年龄渐长之后,该是嫡孙媳开始学习管家了。
凤姐管家是不伦不类。
要说贾琏是嫡子中最年长的一个,上面有的兄长都过世了。
凤姐为贾琏之妻,是有管家资格。
但荣国府情况不同,贾赦早被撵到偏院住,管家的责任落在二房头上。
李纨是二房嫡长媳妇,就算是寡妇也该她管家。
但李纨很知机识趣,知道贾母和王夫人都要用凤姐。
于是主动退让。
博得长辈们的夸赞。
还有就是一年多几百两的收入当私房钱。
要知道荣国府虽是家大业大,但收入不抵开销,就算王夫人一个月也就二十两月例。
论公中给的明面上的收入,李纨是荣国府中最高的一个。
当然论暗地的收入,贾母有自己的私库,私下孝敬肯定也不少。
王夫人和凤姐有丰厚的嫁妆私房,另外就是放钱的收入也不少。
加上管家的收入也是极高。
象凤姐派人到江南办事那一折,贾蓉几个当即就表示要送好处。
可见这等事相当常见,不足为奇。
收入不低,地位不低,但在荣国府完全是边缘人,处境相当尴尬。
只能少说话,少多事,尽量当个透明人。
一直到大观园修好,凤姐事忙,别人管不合适,荣国府就委了李纨管理大观园的责任。
要不然,以李纨原本的清冷性格,哪有闲功夫和一群半大孩子吟风弄月,弄个诗社一起联诗作赋?
眼下的钟声,别人不懂,李纨好歹是国子监家的嫡女,一听就知道不对。
“钟声九声,大朝会。”
“十声,有亲王郡王,或是宫中皇妃薨逝,百官勋贵前往吊丧。”
“钟声响十一声,京师有警,宣告戒严!”
“钟声响十二声,天子或皇后,太上皇,皇太后驾崩。”
“刚刚钟声是十一响,说明是京师戒严!”
李纨说完,俏脸微白。
毕竟上一次京师戒严已经是她小时候的事了。
二十年前的记忆并不清楚,毕竟当时的李纨也还小。
可是那种紧张的气氛,人人畏惧,家家在大白天关门上锁的举措,整条大街无人的诡异,还有不停的有军兵经过时的涮涮脚步声……
这一切,构成了上一次戒严时的记忆。
记忆模糊,但又是记忆犹新!
“京师戒严……”
尤氏的脸上也是露出了极其惶恐畏惧和神色。
她也是有着鲜明的记忆。
犹记得当年一夕数惊。
消息刚传过来时……
父母在半夜时商量如何避祸。
要不要挖地窖,地窖有没有用?
要不要趁机出城,跑到城外山里躲避?
等下定决心时,城中戒严,内可以出,外不得入。
然后尤家储粮不足,尤父宣布削减所有人的吃食,时间久了,连尤氏都不能吃饱。
那种无比饥饿的感觉,成为尤氏内心最为可怕的记忆。
再也不想经历的记忆。
这也是尤氏坐视贾珍为恶的原因。
当了宁国府夫人,只要地位不失,一生不失荣华富贵。
除了李纨,尤氏之外,别人并无经历上一次的京师戒严。
但在场的也不止是宝玉,黛玉,宝钗等人。
四周侍立的中年仆妇们一个个都是面色惨白。
上一次围城半年多,城中几乎绝粮。
普通百姓饿死数万人之多。
就算勋贵大府也是削减下人们的吃食,所有人都是半饥半饱。
熬到半年多时间,勤王兵马大至,几十万东虏和北虏的联军才退走。
京师解严,朝廷放粮。
整个城中虽然死了不少人,但还是欢天喜地,不少人家都开始燃放鞭炮,整个京城好几天时间都是烟雾缭绕。
事后很多人能确定,若不是解严及时,再围半个月左右,连不少勋贵府邸都得断粮。
百姓更是得饿死几十万人!
京师储粮,七成都在通州。
一旦被虏骑隔断往通州的道路,京师就彻底断粮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