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解剖结束之后,她们又有了新的发现——死者的肺部居然有病变现象,而且呼吸道也存在烧伤情况。原来,在火灾现场,人们会吸入大量的烟雾、刺激性气体、火焰、热气等等,从而造成这样的后果。
而更令人感到诡异的是,这三具尸体的双眼竟然都是紧闭着的。经过仔细观察,她们意识到这就是传说中的“闭眼反应”。也就是说,烧死者在遭受火烧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下意识地紧闭双眼,以至于他们的睫毛尖端或者烧焦,但是毛干却能够得以保留。不仅如此,在外眼角处还可以看到没有被熏黑的褶皱,结膜囊以及角膜上面更是完全不存在烟灰。
何雨桐不仅如此,她还细致入微地对死者的血液展开了深入的化验工作。经过一系列精密的分析和检测,惊人的发现浮出水面:这三位死者的血液中所含有的碳氧血红蛋白(Hb-CO)数量竟然常常会达到令人震惊的致死量!然而,更让人咋舌的是,如果这些人是在死后才遭受焚尸,那么他们的血液中的 Hb-CO 含量通常应该是毫无踪迹或者极其低微的。这个至关重要的发现无疑给整个案件的调查带来了全新的突破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对这样重大的突破,何雨桐毫不犹豫地将这一关键结果详细记录在报告之中,并迅速拨通电话,向负责此案件的南枫夕传达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接到消息后的南枫夕当机立断,决定将所有参与案件调查的人员紧急召回警局,以便大家能共同商讨接下来的行动方案。南枫夕一如既往地提前抵达会议室,有条不紊地将所有相关线索逐一梳理并整齐地张贴在线索板上。
南枫夕仔细审视着每一条线索,确认它们都准确无误地呈现在眼前后,他环顾四周,看到大部分人已经陆续赶到现场入座。待人员基本到齐时,南枫夕便开始主持会议。
"昨晚凌晨三点时分,张家村的张春花家中突然燃起熊熊烈火,大约在三点半的时候,这场大火被起夜的张大姐意外发现。张大姐察觉火灾发生后,立刻高声呼喊并召集附近的街坊邻居一同前来救火,但遗憾的是,由于火势过于凶猛,众人齐心协力也无法将其扑灭。"南枫夕声音沉稳有力,眼神坚定地看着在座的各位同事,语气严肃认真。
“张大姐的儿子在发现火灾后,立即拨打了 119 火警电话。大约在凌晨 4 点左右,消防队抵达了火灾现场,并迅速展开灭火工作。然而,火势异常凶猛,直到今天早上 6 点半,熊熊烈火才终于被扑灭。当消防员们再次返回现场进行勘查时,他们震惊地发现了三具烧焦的尸体。接到消息后,警方立刻赶到了现场,我们也在 7 点左右匆匆赶往了现场。
在我们到达火灾现场之前,消防员中的专家已经对火灾现场进行了仔细的勘察,并根据现场情况判断出起火点以及火灾蔓延的趋势。经过一番专业分析,他们确定起火点位于卧室,而且火灾是由内向外燃烧起来的。由于起火时间正值半夜,人们熟睡之际,未能及时察觉并采取灭火措施,导致火势愈发失控,最终酿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在火灾现场,雨桐和琳琳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专业知识,对现场进行了深入的勘察。她们惊讶地发现,三具尸体的口腔和鼻腔内都布满了大量的灰烬。通过这一关键线索,她们大胆推断出这些死者很可能在还有生命体征的时候,就已经被大火无情吞噬,并非是死后才被火烧毁的。
雨桐和琳琳在尸检时,除了其他发现外,还注意到男性尸体的头部存在一处骨折。这处骨折并不十分严重,但却引发了他们的关注与思考。当他们最初发现尸体时,这个人整个身体被掩埋在吊顶底下,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地猜测死者可能是先被吊顶砸伤导致昏迷,而后又遭受火灾而丧生。然而,雨桐仔细观察过天花板后,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她发现天花板是由石头和木板构成的,尽管有些部分缺失,但可以感受到掉落的部分重量较轻,不太可能造成如此严重的颅骨骨折。而且,颅骨骨折的位置位于顶部,如果死者仅仅是摔倒,也不可能碰到那个特定的部位。这样一来,这个伤口显得异常蹊跷,让她们对其来源产生了极大的疑惑。基于这些观察和分析,她们开始怀疑这场大火并非意外,而是有人蓄意为之。
今日清晨,我们来到火灾现场展开细致的勘察工作。结果令人惊讶:整座房屋中,卧室与客厅遭受的损毁最为严重,但距离卧室最近的卫生间,其受损程度反而较轻;而离卧室及客厅最远的门,即现场唯一的出入口,却同样被严重烧毁。
我们据此推测,凶手可能使用了助燃剂,并将火势引导至出口处。如此一来,便验证了我们之前的猜想——这场火灾并非天灾,而是人为所致。
紧接着,雨桐和琳琳将尸体带回警局,进行更深入的尸检。尸检结果显示,尸体的皮肤上出现了水泡、红斑等生活反应,这表明该受害者在生前曾遭遇过高温刺激。然而,由于火势过猛,尸体的表皮已完全碳化,这些细微的生活反应难以察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