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目光锐利,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船只,对徐妙云说道:“妙云,这倭寇的行踪越发诡秘,定要查出他们的真实意图。”徐妙云微微颔首,应道:“殿下,妾身定当协助您彻查此事。”
与此同时,骆大人和汪老先生为了寻找倭寇的落脚点,可谓是费尽心思。
他们先是从一些市井流言中捕捉到了些许蛛丝马迹。在茶馆中,骆大人偶然听到两个形迹可疑之人的低声交谈,提到了一个陌生的地名。
汪老先生则从一些街头小贩的只言片语中,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氛围。有小贩曾在夜间送货时,在某个偏僻的角落看到一群行踪鬼祟的人。
于是,他们决定从这些线索入手,在城中四处查访。骆大人换上了便装,混入了乞丐的队伍,与那些消息灵通的乞丐们套近乎,从他们口中得知了一些关于城中某些神秘区域的传闻。
汪老先生则凭借着自己在当地的人脉,拜访了一些曾经在衙门当差如今已退休的老人。其中一位老人回忆起,多年前曾听闻过一处荒废的宅院,位置极为隐蔽,常有奇怪的声响传出。
顺着这些线索,骆大人和汪老先生在城中的偏僻街巷中不断摸索。经过多日的暗中观察和小心探查,他们终于发现了一处守卫森严但又异常低调的院落。院落周围的人员行色匆匆,眼神警惕。经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他们断定此处就是倭寇的落脚点。
骆大人和汪老先生在城中的街巷中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倭寇的落脚点。骆大人谨慎地观察着四周,小声对汪老先生说道:“汪老,此处戒备森严,想必就是倭寇的藏身之处。”汪老先生神色凝重地点点头。
骆大人和汪老先生深知倭寇落脚点戒备森严,贸然闯入必然打草惊蛇。于是,他们精心谋划了一番。
一天夜里,趁着月色昏暗,骆大人和汪老先生换上了一身破旧的衣裳,扮作乞丐模样。他们悄悄地靠近那处院落,在院墙的一角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狗洞。
骆大人小心翼翼地趴下身子,先从狗洞观察了院内的情况。确定暂时没有巡逻的倭寇后,他便率先爬进了院子。汪老先生紧随其后。
进入院子后,他们躲在一处堆放杂物的角落,屏气凝神,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等巡逻的倭寇走过,他们趁着间隙,快速地转移到一间看似荒废的屋子后面。
骆大人凭借着自己多年为官的经验,判断出倭寇的重要据点可能在院子的深处。于是,他们沿着墙角,借着阴影的掩护,一点点地向里摸索。
途中,他们遇到了一处守卫稍显松懈的偏房,骆大人从门缝往里窥探,发现了一些与倭寇相关的物品和线索。
就这样,骆大人和汪老先生在极度小心谨慎的情况下,对倭寇的落脚点进行了探查,为后续的行动获取了重要的情报。骆大人和汪老先生在倭寇的落脚点中,如同暗夜中的猎手,小心翼翼地探寻着每一个可能隐藏着重要秘密的角落。
骆大人身材高大,目光敏锐,此时正轻手轻脚地翻看着桌上的一堆文书,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汪老先生则身形消瘦,却透着一股精明强干,他在角落里仔细检查着一个陈旧的木箱。
突然,汪老先生眼睛一亮,压低声音说道:“骆大人,您快来看,这里有东西!”骆大人闻声迅速凑了过去。
两人看到木箱中存放着一叠详细的图纸和一些机密信件,仔细研读之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们在一间看似是倭寇首领的房间内,找到了一张详细的地图,上面标注了大明沿海多个重要港口和军事据点的位置,显然倭寇对大明的海防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
还发现了一本账目,记录了倭寇与某些大明内部不法商人的交易往来,涉及大量的金钱和物资,这揭示了倭寇在大明内部有着错综复杂的勾结网络。
在一个隐蔽的抽屉里,他们找到了一份书信,内容提及了倭寇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包括袭击特定的商船、渗透某些城镇以及试图拉拢更多的大明官员为其所用。
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些关于鸦片的记录,包括运输和藏匿的地点,以及如何将其混入药物中的初步方案,这让他们对倭寇的险恶用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角落里的一个箱子中,藏着一些关于大明造船技术的图纸和相关资料,这些图纸和资料被倭寇精心整理过,上面有倭寇标注的重点和分析,表明倭寇对窃取大明造船技术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这倭寇竟然妄图窃取我们大明的航海造船技术,如今大明重视专利成果,朝贡之中没有回赠,他们就用这种龌龊手段,还打算在大明售卖鸦片,混入药中,简直是丧心病狂!”骆大人愤怒地握紧了拳头,脸上满是怒容。他的声音充满了愤慨,仿佛要将倭寇的罪行揭露出来。
骆大人的眼神中闪烁着怒火,他无法容忍倭寇的行为。他深知这些倭寇不仅企图窃取大明的航海造船技术,还要将鸦片带入大明,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痛苦。这样的行径实在是令人发指,骆大人决心一定要让倭寇付出代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