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赶忙扶住摇摇欲坠的徐妙云,只见她双眼失神,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般不停地流淌。
朱棣紧紧地将徐妙云拥入怀中,轻声说道:“妙云,想哭就哭出来吧,我在这陪着你。失去岳父大人,我深知你的痛苦,此刻无需强忍悲伤。”
徐妙云靠在朱棣的胸膛,放声痛哭:“殿下,我父亲他……”
朱棣轻轻拍着她的后背,说道:“妙云,我懂你的痛,以后我会一直陪着你。我们相互扶持,定能走过这艰难的时光。”
此刻朱棣的内心充满了怜惜和哀伤,他深知徐妙云失去父亲的痛苦,也明白这种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守护好他们。
天有不测风云,朱标病重卧床,生命已如风中残烛。朱棣听闻大哥病重,心急如焚,直奔朱标的寝宫。
朱棣来到床前,看到朱标面色苍白,形容憔悴,心中悲痛万分。朱标强撑着精神,看着眼前的四弟,眼中满是信任与期望。
“四弟,为兄深知你的能力,这大明江山,往后还需你多多费心。”朱标声音虚弱却坚定。
朱棣眼眶泛红,紧紧握住朱标的手,说道:“大哥,你定会好起来的,莫说这般丧气话。”
朱标微微摇头,继续说道:“四弟,你要答应为兄,务必守护好大明江山,守护好父皇,父皇他年纪大了,经不起太多波折。”
朱棣重重地点头,泪水夺眶而出:“大哥放心,我定当竭尽全力。”
朱标又对前来探望的朱元璋说道:“父皇,四弟朱棣有能力,定能与儿臣一样守护大明江山。”
朱元璋老泪纵横,握着朱标的手,哽咽着说:“标儿,你莫要丢下父皇。”
在那沉重的日子里,朱标的离去如同一道惊雷,震撼了整个皇室。朱元璋,这位历经风雨、铁骨铮铮的帝王,在听到这个噩耗的瞬间,仿佛一下子被抽去了所有的力量,他呆呆地坐在龙椅上,眼神空洞,泪水无声地滑落。他想起朱标从小的乖巧懂事,想起他在政务上的尽心尽力,心中的悲痛如潮水般汹涌。
朱棣,一直对大哥朱标敬重有加,此刻更是心如刀绞。他站在朱标的灵柩前,身体微微颤抖,目光紧紧盯着那冰冷的棺木,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大哥相处的点点滴滴。曾经,朱标对他的关怀、教导以及兄弟间的深厚情谊,此刻都成了刺痛他心灵的利刃。
朱标的葬礼,天空阴霾密布,压抑的氛围笼罩着整个皇宫。冷风呼啸着,似乎也在为这位英年早逝的太子悲泣。
朱棣身着沉重的孝服,步伐踉跄地走进灵堂。他的眼神空洞无神,仿佛灵魂已在得知朱标离世的那一刻被抽离。踏入灵堂的瞬间,朱棣的目光直直地落在了那放置在正中央的朱标灵柩上,身体猛地一震,如同被一道无形的力量击中。
他缓缓地向前挪动着脚步,每一步都显得那么艰难,仿佛脚下是无尽的泥潭。周围的哭声此起彼伏,可朱棣却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声的世界,耳畔只有自己心跳的轰鸣和沉重的呼吸声。
走到灵柩前,朱棣的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他的双手颤抖着伸向灵柩,想要触摸那冰冷的棺木,仿佛这样就能拉近与朱标的距离。“大哥……”朱棣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无尽的痛楚和绝望,“你怎能就这么走了?”
朱棣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朱标的遗像,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奔涌而出。他想起了小时候,朱标总是护着他,不让他受到丝毫的委屈。无论是在练武场上,还是在书房中,朱标的身影总是陪伴在他身旁,给予他鼓励和支持。那些曾经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如今都成了刺痛他心灵的回忆。
“大哥,你说过,我们兄弟要一起为大明的繁荣而努力。可如今,你却先我而去……”朱棣的声音哽咽着,身体剧烈地颤抖着。他双手紧紧地抓住自己的衣襟,似乎想要抑制住内心那汹涌澎湃的悲痛,但却无济于事。
朱棣的眼前不断浮现出朱标生前的音容笑貌,那温和的笑容、亲切的话语、坚定的眼神,如今都已成为了永远的回忆。他想起朱标在处理政务时的认真与专注,想起朱标在面对困难时的从容与坚毅,想起朱标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和深深信任。
“大哥,你放心,我朱棣在此发誓,定会完成你的遗愿,守护好大明江山,守护好父皇!”
朱棣抬起头,望着天空,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空旷的灵堂中回荡着,可却再也得不到朱标的回应。
朱棣就这样一直跪着,一动不动,仿佛化作了一尊石像。他的泪水已经流干,只剩下那干涸的眼眶和满脸的泪痕。周围的人来来去去,哭声渐渐减弱,可朱棣却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
徐妙云悄悄地走到朱棣身边,轻轻蹲下,伸出手想要扶起他。“殿下,您要保重身体,莫要让大哥在天之灵也不得安息。”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满是心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