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慈爱地看着她:“云儿又长大了,出落得越发标致了。新的一年,可要听母后的话。” 朱宝云笑着点点头:“女儿知道啦。”
吴王朱允腾走进殿内,他的面容英俊却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他是朱标与常氏的儿子,父母的早逝让他在这繁华的皇宫中总有一种别样的孤独感。他缓缓走到朱棣面前,恭敬地行礼:“皇叔,侄孙给您和皇后娘娘拜年。”
朱棣看着他,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允腾啊,你也别太过于哀伤,以后这皇宫就是你的家。” 朱允腾感激地说:“多谢皇叔关怀,侄孙定会铭记。” 说罢,他依礼向朱棣和徐妙云献上了自己准备的新年礼物 —— 一幅亲手绘制的字画,寓意着对皇室的美好祝福。
待众人行礼完毕,皇后徐妙云示意宫女们开始 “散灯花” 仪式。宫女们端着放满灯花的托盘,轻盈地穿梭在殿内。灯花乃是用彩纸剪成各种吉祥图案,如如意、蝙蝠、梅花等,放入油中点燃,然后洒在地上。刹那间,五彩的灯花在地面上闪烁跳跃,宛如繁星点点,寓意着驱散黑暗,迎来光明与好运。众人纷纷起身,围在灯花旁,欢声笑语不断。
五弟周王朱橚笑着对朱棣说:“皇兄,今年这团圆夜,真是热闹非凡。想起过去一年,我在大明医馆钻研医术,也算有所小成。如今民间不少疑难杂症,都能找到应对之法。”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你负责大明医馆,能为百姓谋福,乃是大功一件。新的一年,还得继续用心。”
六弟楚王朱桢也开口道:“是啊,皇兄。看着如今这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真是欣慰。”
十二弟湘王朱柏和十八弟岷王朱楩一同上前,朱柏说道:“皇兄,我与十八弟管理大明书屋,过去一年收集整理了不少古籍善本,也刊印了许多有益的书籍,只盼能让更多人受益。” 朱楩接着说:“希望新的一年,大明的文化能更加昌盛。”
朱棣听着弟弟们的话语,心中满是欢喜:“有你们各司其职,朕甚感欣慰。我大明在你们的努力下,必将越发繁荣。”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阵阵鞭炮声。原来,子时已到,新的一年正式来临。众人纷纷走到乾清宫的殿门外,望着夜空中绽放的绚丽烟花,欢呼雀跃。烟花照亮了整个紫禁城,也照亮了每个人充满希望的脸庞。在这热闹祥和的氛围中,皇室宗亲们共同迎来了永乐三年,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阖家幸福。
在这烟花盛放的璀璨时刻,朱棣身姿挺拔地转身,目光如炬,炯炯有神地扫视着面前齐聚的皇室宗亲。他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高声说道:“今日乃除夕团圆夜,我皇室宗亲齐聚一堂,实乃难得。过往一年,诸位皆为我大明尽心尽力,新的一年,愿我等继续携手共进,让我大明江山永固,昌盛繁荣!” 言罢,他稳稳地端起手中那只由上好美玉雕琢而成的酒杯,杯身上精心雕刻的祥云朵朵仿佛也随着他的动作灵动起来。他仰头一饮而尽,酒水顺着喉咙流下,似是将对大明未来的壮志豪情一同咽下。
众人纷纷响应,齐声高呼:“愿我大明昌盛,陛下万岁万万岁!” 声音整齐而洪亮,带着满心的热忱与敬意。这声音仿佛拥有无尽的力量,在乾清宫内外激烈地回荡着,惊得殿外枝头栖息的鸟儿都纷纷振翅高飞。
朱高炽微微腆着肚子,脸上挂着如春风般和煦的笑容,缓缓走向朱高煦。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动作中满是兄长的关怀:“二弟,听闻你近日在军中操练士卒,十分刻苦,哥哥佩服。只是疆场凶险,你千万要保重自身。”
朱高煦站得笔直,宛如一棵苍松,听到朱高炽的话,他爽朗地大笑起来,笑声如洪钟般响亮,在殿内久久回荡。他用力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膛,眼神中满是骄傲与自信:“大哥放心,小弟这一身武艺可不是吃素的。待到来年,定要在战场上立下不世之功,让世人都知道我朱高煦的威名!” 说着,他还兴致勃勃地挥舞了一下手臂,展示自己强壮的肌肉。
朱高燧像只活泼的小鹿,蹦蹦跳跳地跑到朱宝云身边,一把拉住她的手,仰着红扑扑的小脸,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姐姐,过完年你能不能陪我一起去御花园玩呀?听说那里的梅花都开了,可好看啦。”
朱宝云身着粉色宫装,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她轻轻弯下腰,温柔地刮了刮朱高燧的鼻子,笑容如同春日暖阳般灿烂:“好呀,等有空了姐姐就带你去,咱们一起去折几枝梅花插在屋里。到时候呀,整个屋子都会弥漫着梅花的香气呢。”
周王朱橚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到楚王朱桢身旁。他微微皱着眉头,神色认真:“六弟,我在医馆发现,如今民间有些病症,与地域气候关联颇大,你那边可有类似发现?”
朱桢微微颔首,摸着下巴,眼神中透着思索:“确有此事。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不同,病症也各有特点。回头咱们可得好好探讨一番,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应对之法。”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微微靠近,头挨在一起,仿佛已经开始了深入的探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