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朱瞻基与胡善祥之间的感情愈发深厚。朱棣和徐妙云十分喜爱胡善祥,经常同意她入宫陪伴朱瞻基和宝庆公主。在他们眼中,胡善祥端庄聪慧,知书达理,与朱瞻基相处和谐,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姑娘。而朱高炽和张妍见到胡善祥后,也对她赞不绝口。皇后张妍更是独具慧眼,觉得胡善祥无论是品德还是才学,都十分适合做未来的皇太孙妃,便有意将她当作媳妇来培养。
胡善祥每次入宫,都会与朱瞻基分享宫外的新奇见闻。她会讲街边热闹的集市,讲民间有趣的风俗,那些平凡却生动的故事,让朱瞻基对宫外的世界有了更多的向往,也让他们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多。朱瞻基会向胡善祥请教诗词书画,胡善祥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她的才情让朱瞻基愈发钦佩。
有一年中秋佳节,皇宫中举办盛大的宴会。月色如水,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上。朱瞻基与胡善祥在花园的回廊下不期而遇。月光下,胡善祥身着一袭淡蓝色的长裙,宛如仙子下凡。朱瞻基情不自禁地吟道:“月满中秋夜,佳人似玉仙。” 胡善祥微微脸红,轻声回应:“清风拂桂影,情意两相连。” 那一刻,他们四目相对,心中的爱意如同盛开的花朵,愈发浓烈。
时光荏苒,朱瞻基和胡善祥渐渐长大成人。朱瞻基出落得英俊潇洒,气宇轩昂,身上既有皇家的威严,又不失温润如玉的气质。胡善祥则出落得亭亭玉立,温婉大方,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
此次踏青虽遭遇山贼,但也让朱瞻基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绝不能让胡善祥陷入任何危险之中,他要一生一世守护她。回宫之后,朱瞻基便下定决心,要向祖父和父皇求赐婚。
几日后,朱瞻基特意选了一个朱棣和朱高炽都比较清闲的日子,来到乾清宫。他先是向朱棣请安,然后鼓起勇气说道:“皇祖父,孙儿有一事相求。”
朱棣看着朱瞻基,笑着问道:“瞻基,何事?但说无妨。”
朱瞻基深吸一口气,说道:“孙儿与胡善祥相识多年,这些年来,孙儿对她情根深种,希望皇祖父能赐婚,让孙儿与善祥结为连理,白头偕老。”
朱棣微微一愣,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如此,朕倒是没想到,你们年轻人之间竟有这般深厚的感情。胡善祥这姑娘朕也十分欣赏,端庄贤淑,确实是个不错的女子。此事,你也与你父皇商议过了?”
朱瞻基连忙说道:“还未曾与父皇商议,但孙儿相信,父皇和母后也十分喜爱善祥。”
就在这时,朱高炽也恰好来到乾清宫。听到朱瞻基的话后,他笑着说:“瞻基啊,此事你不必担忧。你母后一直都很喜欢善祥这孩子,早就盼着她能成为咱们皇家的媳妇呢。”
朱瞻基大喜过望,连忙跪地叩谢:“多谢皇祖父,多谢父皇!”
朱棣笑着扶起朱瞻基:“起来吧,既然你们情投意合,朕和你父皇自然会成全你们。这赐婚之事,就交给礼部去操办吧。”
朱高炽也点头表示赞同:“礼部那边朕会吩咐,一定给你们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
朱瞻基满心欢喜地离开了乾清宫,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胡善祥。他即刻安排人去通知胡善祥入宫,在御花园的亭子里,两人再次相见。
胡善祥刚一到,朱瞻基便快步迎上前去,眼中满是喜悦:“善祥,我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你!”
胡善祥看着朱瞻基兴奋的模样,心中也隐隐猜到了几分,但还是略带羞涩地问道:“殿下,是什么好消息?”
朱瞻基紧紧握住胡善祥的手,激动地说:“我已向皇祖父和父皇求赐婚,他们都同意了!我们很快就能成亲,从此长相厮守,永不分离!”
胡善祥的脸颊瞬间泛起红晕,眼中闪烁着幸福的泪花。她微微低下头,轻声说道:“能与殿下结为夫妻,是善祥梦寐以求之事。多谢殿下如此用心。”
朱瞻基轻轻抬起胡善祥的下巴,温柔地看着她的眼睛:“善祥,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从我们小时候起,我就想一辈子和你在一起。以后,我会好好护着你,绝不让你受任何委屈。”
胡善祥感动地点点头:“善祥相信殿下。只是,想到即将成为皇家之人,善祥心中既欢喜又有些担忧。”
朱瞻基轻轻拥胡善祥入怀,轻声安慰道:“莫要担忧,有我在。你入宫多年,与宫中众人相处融洽,皇祖父、祖母,父皇、母后都十分喜欢你。而且,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你一起面对所有的事情。”
胡善祥靠在朱瞻基的怀里,感受着他的温暖与坚定,心中的担忧渐渐消散。她抬起头,微笑着说:“嗯,有殿下在,善祥什么都不怕。只是,这婚礼之事,想必十分繁琐。”
朱瞻基笑着说:“礼部自会操办,但我也想亲自参与,给你一场独一无二的婚礼。我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朱瞻基对胡善祥的一片深情。善祥,你可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或期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