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挟裹着深秋的寒意,像一把把细小的冰刀,割在陶毅的脸上。
城内万家灯火明明灭灭,像一只只窥探的眼睛,让他感到一阵莫名的烦躁。
他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灌入肺腑,却丝毫没能浇灭心中燃烧的怒火。
那些谣言,就像跗骨之蛆,紧紧地缠绕着他,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知道,他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否则,他将被这股无形的洪流吞噬。
接下来的几天,谣言越传越凶,如同野火燎原一般,迅速蔓延开来。
朝堂之上,一些官员开始对他指指点点,窃窃私语,他甚至能感觉到,有人在背后对他冷嘲热讽,说他年轻气盛,不懂朝政,只会瞎折腾。
这让他在朝堂上的处境变得异常艰难,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举步维艰。
而漕运的调查,也因为这股强大的阻力,变得举步维艰,仿佛陷入了一片泥沼之中。
面对如此困局,陶毅并没有退缩。
他深知,如果现在放弃,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也等于将元朝的未来拱手让人。
他决定正面回应这些谣言,他要让那些心怀叵测的人知道,他不是一个可以任人摆布的傀儡!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陶毅在朝堂上,当着所有文武百官的面,陈述了漕运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调查的必要性。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炸响。
一些明智的官员开始理解他的做法,纷纷表示支持。
渐渐地,朝堂上的气氛开始发生变化,原本的质疑和反对声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沉思和赞同。
陶毅成功地稳住了局面,他就像一颗屹立不倒的磐石,抵挡住了汹涌的浪潮。
稳住朝堂之后,陶毅加大了调查力度,他决心要找出谣言的源头,将幕后黑手揪出来。
在调查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刘师爷。
这个阴险狡诈的家伙,一直在暗中操纵一切,散布谣言,煽动人心。
陶毅心中燃起熊熊怒火
然而,陶毅并没有放弃。
他暗中动用了“历史洞察之眼”,耗费了大量的精神力,终于找到了刘师爷操纵谣言的证据。
虽然他现在还不能揭露刘师爷的罪行,但他心里有了底气
为了打破漕运改革的僵局,陶毅决定去拜访李达,希望民间漕运帮派能支持改革。
然而,李达却对他充满了敌意,认为他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李达的固执让陶毅感到十分头疼
就在陶毅一筹莫展之际,江瑶出现了。
她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向李达解释了改革的好处,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李达的态度逐渐软化,最终表示愿意考虑支持改革。
看到江瑶如此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陶毅心中涌起一股爱意,他更加钦佩江瑶的才华和智慧。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陶毅和江瑶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
一天,江瑶来到御书房,看着陶毅疲惫的面容,心疼地说道:“陛下,您要注意身体啊……” 她的声音充满了关切,却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幽怨。
陶毅抬起头,看着江瑶关切的眼神,心中五味杂陈…… 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什么都没说出来,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
摇曳的烛光在陶毅桌上杂乱堆放的地图和文件上投下长长的、舞动的影子,照亮了他脸上深深刻下的疲惫纹路。
他揉了揉太阳穴,眼睛后面隐隐作痛。
帝国的重担压在他身上,就像一件用阴谋和动荡丝线织成的沉重披风。
江瑶走进房间时,丝绸的轻柔沙沙声他几乎没有留意到。
她的存在通常是一种慰藉,但今晚却像一根细刺,刺痛着他紧绷的神经。
她静静地站了一会儿,看着他,一丝淡淡的忧伤笼罩着她平时明亮的眼睛。
他知道自己一直在冷落她,深陷在漕运调查的迷宫中无法自拔,但形势的紧迫如影随形,让他无暇顾及其他。
沉默在蔓延,紧张而沉重,充满了未说出口的话和与日俱增的怨恨。
他几乎能尝到空气中的苦涩,这与她身上茉莉花的甜美香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她开口了,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你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看过我了。”每一个字都像一根小针,戳破了他精心构筑的情感壁垒。
他惊讶地抬起头,终于看到了她眼中的伤痛,以及她下唇的微微颤抖。
一阵突如其来的强烈愧疚感刺痛了他。
他把文件推到一边,纸张的沙沙声在突然的寂静中格外响亮。
他站起身来,大步穿过房间走到她面前。
他握住她的手,她的皮肤在他粗糙的手指下凉爽而光滑。
“你知道这与你无关,瑶儿。”他喃喃地说,声音因疲惫和初现的柔情而沙哑。
他抬起她的下巴,迫使她与他对视。
她的眼睛,平时闪烁着智慧和机智的光芒,现在却盈满了未落下的泪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