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肠的“供水站”与胃的“补水站”有什么区别?
梦:大肠是“供水站”,大肠的吸水能力是稳定持续的,提供的水量用于肺呼吸的消耗和企业总部的供给,占水消耗的大部分。大肠是消化道的末端,要尽可能地多吸收水分,否则就是浪费。胃是消化道的前段,消化作用需要食物保持相对湿度状态的糊状,如果胃部吸收水分太多,就会影响消化功能,胃的吸水能力存在限制。所以胃只能作为“补水站”,胃中有食物的情况下,胃的吸水量是相对较少的;只有空胃的情况,胃的吸水能力才不被限制。胃吸收的水分用于维持水循环,包括血液的流动性、体液的流动性、以及细胞内液和淋巴液的流动性,最终从泌尿系统排出。排尿是集中排放的行为,看似是量大,实际少于呼吸的水消耗,呼吸系统时刻在耗散水分。
强:无论胃吸收的水,还是大肠吸收的水,都是进入血液混合在一起了,如何区分哪些水进入呼吸,哪些水进入水循环呢?
梦:这个问题很好,确实如此,胃和大肠吸收的水分混合在一起了,都是通过血液循环运输至全身,根本分不清哪些是胃吸水,哪些是肠吸水。如果分配不清就容易产生经济纠纷,尤其是水的分配不止涉及土、金系统,木、火、水系统也是需要水的,水是五行生命系统共需的物质。
强:该如何分配水资源呢?
梦:经济的问题当然是由经济手段解决。既然五行都需要,那么就以水为媒介成立货币交易系统,心血管作为银行,木火土金水分别成立各自的账户,无论哪个那个属性开采的水分都可以预先存入银行,在需要的时候去就近的银行网点凭账户余额支取。这样既解决了水的分配问题,又节约了水的运输。
强:余额的凭证是什么?
梦:盐、水不分家,以钠、钾离子浓度作为水余额凭证,暂时不使用水的份额也没关系,只有凭证在,随时可以支取。
强:您过去讲“水都归土企业管理”,与心血管的银行系统存在矛盾?
梦:因心血管的任务重,分身乏术,于是把银行业务外包给了土企业。土企业对“水分的管理”相当于财务的会计工作,只做记账管理,没有财务的所有权和分配权。任何企业想要支取水分,要么凭账户余额支取,要么用物资兑换,要么申请贷款,没有其他途径。如果胃的吸水量不足,那么土企业的账户余额降低,脾脏支取的水分受限,就会形成血稠,使血液-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液的水循环不畅,导致肌肉细胞代谢产生受限,营养得不到充足供应,代谢废物不能及时转运,产生肌肉疲劳和酸痛。中医僵尸对土企业的流动性不足,称为“痰湿”。
强:原来是这样,湿气不是真正的水,而是水的流动性不足。湿气不是水多了,而是胃的吸收能力降低了。这么说祛湿气的方法是要养胃健脾了。
梦:是的。胃吸收水分的部位是胃粘膜组织,养胃是恢复胃面膜的功能;脾脏的功能是维护血小板的疏水能力,健脾就是增加水循环的流动性,包括血液、组织液、细胞液、细胞器液和淋巴液的大循环,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血液,所以中医把水称津液。
强:火系统具有吸收水分的能力吗?
梦:这是当然的,没有水的血液还是血液吗?火系统不但拥有补水站,心血管还是水库,水库就是“金库”。小肠不但能够吸收水分,而且是僵尸吸收水分的主要场所。小肠黏膜具有环形皱襞、绒毛和微绒毛,拥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小肠对水分的吸收是被动的渗透过程,伴随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肠腔内形成渗透压梯度,使水分从肠腔进入血液和淋巴液。
强:成立银行的货币交易挺好的,但水分的吸收只有胃、小肠、大肠,就是感觉木系统和水系统有点吃亏。
梦:木系统和水系统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想办法节能创收,各自发展出水分的“重吸收”功能。木系统作为后方的工厂,没有采集水分的渠道,就研究处废物回收的方法,在胆设立水分回收站,由胆囊粘膜负责回收工作。胆汁中90%的水分被回收,使胆汁浓缩5~20倍,胆囊每天至少吸收几百毫升的水分。虽然胆囊容积只有50毫升左右,但借助浓缩功能可以增加胆汁的储存,顺便提高了胆汁的消化能力。胆囊粘膜回收水分的同时,又搞了点副业,还能吸收游离胆红素、游离胆汁酸和卵磷脂,但对水溶性差的胆固醇吸收作用有限。当胆汁浓缩障碍,使胆汁中的成分比例失调,就导致胆固醇过饱和析出形成结晶,长期积累会发展成胆结石。
强:胆吸收的水分是能解决肝工厂的用水需求吗?
梦:不能,肝工厂每日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胆回收的水量是远远不够的,只能算作节约成本的措施。胆吸收的分水属于后勤创收,很多用于木企业的劳保福利,将木水余额发放给泪腺保护眼球,起到湿润、润滑和清洁眼睛的作用,在情绪激动时化为眼泪。虽然胆与泪腺在生理结构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胆汁的浓缩功能障碍会影响泪腺,导致干眼或“风流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