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失守后,朝生平四郎为了报复 414 团的抵抗,在城内血腥残杀了一千多名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日寇暴行,令人发指。
突围后的白汝庸率部来到了白登村,此时李服膺已经撤离了天镇,回到了军部,将天镇的防御全权交给了张敬俊。第 61 军的军部所在地正是白登村,白汝庸在这里见到了李服膺,将阳高一战的过程以及自己下令撤退的原因详细地汇报给了李服膺。李服膺听后,并没有怪罪白汝庸,反而肯定了他在阳高的表现,鼓励他整顿兵马,继续抗战,以报效国家。
9 月 10 日,防守天镇的张敬俊得知了阳高已经失守的消息,明白天镇腹背受敌,已经成为一座孤城,从军事上讲已无坚守的意义。于是张敬俊召集全团所有连以上军官,告诉了他们阳高失守的消息,为了保存 399 团的实力,下令由副团长边普未带领团主力突围撤退,自己率领少量兵力继续死守天镇。然而 399 团上下已经杀红了眼,士气高昂,参会军官群情激奋,无人愿退,纷纷表示愿与天镇共存亡。
战至 11 日夜,天镇形势已岌岌可危,399 团此刻内无物资、外无援兵,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最后时刻。李服膺频频联系司令部,请求天镇守军撤退,却始终石沉大海,未见回复。但是从 9 月 4 号李服膺接到续守命令算起,天镇此时已经坚守了 10 天,远远超过了阎锡山规定的续守三天的期限。于是李服膺下令给第 399 团团长张敬俊,命令他率部突围,撤出天镇城。
接到命令的张敬俊内心五味杂陈,最终下达了突围撤退的军令。军令传到 399 团的将士耳中,将士们无不顿足捶胸,不愿弃城后撤,但是军令如山,不得不从。11 日半夜,399 团从西门含恨撤出天镇城,并用仅剩的炸药炸毁了铁路周边的桥梁。
9 月 12 日,本多政材率部进入天镇城,天镇沦陷。日军进入天镇后,对天镇城的老百姓进行了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短短两日,两千多名老百姓惨死在日军屠刀下,成为日军在中华大地上欠下的又一笔血债。
喜欢抗战之烽烟万里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抗战之烽烟万里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