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遇到系统性风险,”李峰站在一旁,手指划过模拟结果中的红色区域,“比如中美利差倒挂导致资本外流,或地产债大面积违约引发流动性危机,胜率可能跌破50%。”
“所以需要加入‘政策调整豁免条款’。”陈默敲击键盘,在协议附录写下:“若遇证监会暂停IPO、印花税调整等重大政策变化,收益率要求同比调整。”他保存文件时,注意到系统时间显示23:59——距离第501章备案提交仅过去五天,资本的齿轮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高速运转,从不给人喘息之机。
手机震动,张维国发来消息:“陈总,忘记提醒——投决会首次会议需在备案通过后48小时内召开,议题包括半导体与钢铁项目的投资比例。半导体项目需占比60%以上,这是省领导对‘国企改革’主题的具体指示。”陈默回复“收到”,想起签约时张维国签署协议的坚定笔触,那只戴着翡翠袖扣的手在文件上落下时,袖口露出半截红色手串——体制内的人总有些微妙的信仰,如同他口袋里的原油钻头碎片,都是各自领域的精神图腾。
他知道,当“国企改革”的光环落在基金名称中,真正的操盘空间已经被压缩成条款间的细微缝隙。那些被标注为“行业惯例”的魔鬼条款,终将在某个市场波动的深夜,化作压在策略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像十年前爆仓时的杠杆比例,看似安全的数字,永远藏着无法量化的人性风险——无论是监管的红线,还是政绩的压力,本质上都是对“人”的考验。
办公桌上,合作协议的扉页映着电脑屏幕的微光,“国企改革先锋私募基金”的名称下,陈默的签名与张维国的公章并列。他摸出原油钻头袖扣,在台灯下转动,金属表面映出无数个自己的倒影——每个倒影都戴着不同的面具,有的是合规顾问,有的是操盘手,有的是资本掮客。但每个面具下,都是十年前那个在散户大厅用铅笔计算K线的年轻人,在资本的浪潮中浮沉,试图抓住每一块浮木。
窗外,黄浦江的夜景璀璨,中基协大楼的灯光依然亮着,如同永不熄灭的眼睛。陈默知道,在资本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安全条款,只有风险的重新排列组合。而他能做的,只是在条款的钢丝上,走得比别人更稳一些,直到下一阵风暴来临——或许是监管的飓风,或许是市场的海啸,又或许,是自己内心的魔鬼。
喜欢股市搬运工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股市搬运工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