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量子节点都要设置反向干扰器。"李明在作战室布置任务,"一旦发现意识碎片聚集的迹象,立即启动强制坍缩程序。"
屏幕上显示着城市地图,密密麻麻的红点标注着可疑的量子波动。那些游离的意识正在通过量子网络四处渗透,试图寻找合适的聚集点。
"有意思。"专家分析数据,"它们似乎在寻找某种特定的环境。你们看这些位置......"
他在地图上划出一条线:"全都是地磁异常区。而且......"
"和二十年前NK-137的实验站点完全重合。"张琳说。
确实,那些意识碎片的行动轨迹勾勒出了一个熟悉的图案。它们正沿着当年实验室的布局移动,仿佛在重现某个古老的仪式。
"必须抢在它们完成布局之前行动。"李明说,"分成三个小组,同时展开围剿。"
第一组由张琳带队,负责城区东部。这里有一个废弃的研究所,曾是NK-137的早期基地。
"注意安全距离。"专家叮嘱说,"量子态目标非常危险。它们可以瞬间穿透任何物理屏障,而且......"
"会留下诗句是吗?"张琳笑了笑。
"对,这反而是它们的弱点。"专家解释说,"每次显现都会在环境中留下量子信息。通过这些痕迹,我们能预测它们的下一个目标。"
第二组由特警队精英组成,集中在地铁沿线。地下轨道系统的磁场环境非常适合量子态的传播。
"记住,普通武器对它们没用。"李明强调,"只能用量子干扰器强制它们坍缩。"
特警队每人都配备了一把特制的"量子猎枪"。这是根据林雪提供的技术临时研制的装备,能发射量子态干扰弹。
第三组就是李明自己。他将前往最危险的目标 - 当年NK-137的主实验室旧址。
"那里的量子场最不稳定。"专家提醒说,"任何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所以才要亲自去。"李明说,"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就在这时,系统突然发出警报。城市东部出现大规模量子波动,至少三个意识碎片在同时显现。
"开始了。"专家盯着屏幕,"它们在尝试某种共振。"
张琳立即带队赶往现场。废弃研究所的墙上已经浮现出新的诗句:
"共鸣之音初起,
意识涌动不休,
谁主真假?
一切将明。"
"这风格......"专家分析字迹,"不是北极幽灵。看起来更像是......"
"NK-002。"张琳说,"实验记录中提到过,他特别擅长通过诗句引导量子共振。"
正说着,空气中开始出现奇异的波纹。三个模糊的人影若隐若现,像是在不同的量子态之间快速切换。
"准备......"张琳举起量子猎枪。
但意识体似乎早有防备。它们的形态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在坍缩和扩散之间来回震荡。普通的干扰弹根本锁定不了目标。
"它们在利用海森堡不确定性。"专家通过通讯器说,"通过快速切换量子态来避免观测。"
"那怎么办?"
"等等......"专家突然想到什么,"试试用诗句回应它们。"
"什么?"
"量子态生命最大的特点就是共鸣。"专家解释说,"如果能用它们熟悉的方式沟通......"
张琳立即明白了。她开始朗诵林雪之前教过的量子诗:
"观测定义存在,
波函数终将坍缩,
何必执着,
归于永寂。"
效果立竿见影。那三个意识体的波动明显减弱了。它们似乎被这首诗的韵律吸引,开始不自觉地与之共振。
"就是现在!"
特警队立即发射干扰弹。这次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频率,强制三个意识体进入单一量子态。
"漂亮。"专家赞叹道,"利用诗句干扰它们的波函数,再趁机......"
话没说完,系统又发出新的警报。地铁线上也出现了异常波动。至少五个意识碎片正在地下隧道中游荡。
第二组立即展开行动。但地下环境更加复杂,到处都是杂乱的磁场干扰。很难锁定目标的具体位置。
"等等......"专家注意到一个规律,"它们好像在追随某种韵律。"
确实,那些意识体的移动轨迹形成了某种韵律感。就像是在跟随一首无声的诗,在隧道中来回徘徊。
"我明白了。"专家说,"地铁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共振腔。列车运行产生的震动,形成了某种特殊的频率......"
"就像诗的节奏?"
"对。这些早期实验体一直在寻找能与自己共振的环境。而地铁隧道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条件。"
特警队立即调整了策略。他们开始利用列车的运行规律,在特定的时间点发射干扰弹。
效果很好。那些游离的意识体很快被这种规律性的震动吸引,不自觉地陷入相同的频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