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白鹭河裹挟着上游的黄土奔腾而下,陈凡的皮鞋踩在堤顶碎石路上发出细碎的摩擦声。他摘下眼镜擦拭镜片,蒸腾的水汽在镜框边缘凝成细密的水珠。河湾镇圩堤加固工程的竣工牌在烈日下泛着金属光泽,铝合金边角处却已泛起细小的氧化白斑。
镇水利站长王德发小跑着追上来时,腋下夹着的档案袋边缘被汗水洇出深色痕迹。"陈书记,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报告今早刚送到。"他掏出手帕擦着后颈,安全帽的系带在腮边勒出两道红印,"二十八处芯样抗渗系数全部达标,这是W6标准的检测证书。"
陈凡的指尖在验收单钢印处停顿,三个月前开标时的场景忽然浮现在眼前。省水利工程局第三分公司的投标书从二十七个牛皮纸袋中滑出,标价栏用加粗字体写着比预算低23%的数字。当时分管副镇长赵国庆抚着会议桌沿笑道:"国企信誉有保障,这价格相当于给镇里省下两座希望小学。"
"把监理的平行检测记录调出来。"陈凡的声音惊飞了堤脚芦苇丛中的白鹭。王德发解档案袋的手微微一颤,订书钉撕开的裂口像道歪斜的伤疤。五月十七日的监理日志上,"C30混凝土"的标注旁,试块强度统计表末尾有个用铅笔写的极小的"28d补"。
混凝土回弹仪的蜂鸣声在寂静的堤坝上格外刺耳。陈凡单膝跪在泄水孔旁,将探头紧贴新老混凝土接缝处。显示屏的红色数字在26.4MPa到23.1MPa间跳动,最终定格在21.3——比设计要求低了三个强度等级。他翻开随身携带的《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书页间夹着的防汛值班表上,五月阴雨天的记录与试块养护日志重叠了七天。
"最近汛期雨水多,湿度对回弹值......"王德发的声音随着陈凡举起的手势戛然而止。书页在风中翻到第4.5.3条,陈凡用红笔勾出的段落写着:"当环境湿度大于90%时,修正系数不应超过±2MPa。"
尖锐的刹车声撕破热浪。黑色帕萨特的车门推开时,钱茂才的金利来腰带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光斑。"陈书记辛苦了!"施工方代表挥舞着防晒袖套,"我们在项目部备了冰镇酸梅汤,新到的快检仪也调试好了......"
陈凡的钢笔尖悬在试块台账的六月十二日记录上方,相同编号的试块在不同日期出现了完全一致的抗压数据。他转身望向混凝土搅拌站方向,两个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工人正从养护室抬出标着"7d"的试件模具。
"钱总记得试件标准养护温度吗?"陈凡将台账平摊在引擎盖上,指尖点着养护记录里22℃的恒温记录,"《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养护室温差不超过±2℃,但你们五月的电力检修记录显示有三天停过电。"
钱茂才掏烟的动作在空中划出半道弧线,"肯定是文员把空调温度抄错了!"他转头对着手机吼:"让试验室主任十分钟内带着温控记录过来!"脖颈上的金链子随着动作滑进汗湿的衣领。
当监理工程师张工气喘吁吁跑来时,陈凡正在核对钢筋隐蔽验收照片。他用比例尺测量着屏幕上的影像,"设计图纸要求双层双向配筋,但第三施工段的横向钢筋覆盖率少了15%。"
"这是施工缝处理时的临时调整......"张工推了推滑落的眼镜,监理日志的骑缝章在强光下显出细微的色差。陈凡用放大镜对准五月十八日的印章边缘,发现某处防伪纹路出现了0.5毫米的错位。
钱茂才突然扯开两粒衬衫纽扣,"陈书记,工程进度款都是按合同支付的......"他压低声音凑近,"赵副镇长上周还带着设计院专家来视察,说我们创新了格宾石笼施工法......"
防汛手机的警报声打断对话。陈凡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橙色预警信号,三年前溃堤时的画面突然涌入脑海——被连根拔起的香樟树上缠着蓝白相间的塑料布,像面破碎的旗帜在洪水中沉浮。
"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陈凡按下工作手册里的红色按钮,"通知各村转移低洼区群众,抢险物资按二级响应标准配发。"他转头望向堤外的民居,七十岁的李老栓正在自家院墙外加固挡水板,老人开裂的胶鞋深深陷在泥里。
钱茂才的脸涨成猪肝色,"整改需要停工二十天,公司每天要损失五万块!"他突然从车里拿出个牛皮信封,"工程质量协会的专家明天就到,这是他们的资质证明......"
陈凡避开递来的文件袋,防水靴踩进排水沟的淤泥里。浑浊的水流中漂浮着几片未凝固的水泥浆,他弯腰捞起块指甲盖大小的骨料,对着阳光看见里面掺杂的页岩碎屑。"粗骨料含泥量超标会影响抗渗性,"他捏碎松散的颗粒,"钱总应该比我更清楚《建筑材料进场验收规范》。"
暴雨在子夜时分如期而至。陈凡办公室的百叶窗缝隙里透出冷白的光,电脑屏幕上并列着施工图纸和无人机航拍图。党政办科员小刘端着姜茶进来时,看见书记正用CAD软件测量消力池的坡度,红色标注从2:3的设计值一路修正到2.8:4.6。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