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本权衡利弊再三,如果巧珍去面馆,本来那里就不缺人,吃住不说,还得发一份工资,自己的分红肯定得少,去当保姆还能管吃管住再领一份工资,还是当保姆划算。
到了县城,因为是过节,去郑妍君家里不方便,高加林领着他去找郑小杰,吃过晚饭,巧珍和郑小杰住在一起,高加林去找张克南。
第二天见到郑妍君,她很满意刘巧珍,夏成涛的父母得知她是高家村的人,就问她认识明楼不认识,知道这姑娘还是明楼的连襟亲戚,提到刘立本,夏老也有印象,更是把巧珍当做自家人,就这样巧珍安顿了下来,成了高家村,不确切来说是马店第一个来县城干部家里干保姆工作的人。
进入深秋,收了大豆玉米后,原上的气候开始变凉,三星顺顺当当娶了美琴,美琴在高家村呆了半个月后,又回北山忙自己的服装厂,三星开始两头跑,弄得明楼跟把儿子嫁给人家一样。至于高小光,巧英见马栓那头没有一点动静,也认命了,让他在豆腐坊帮忙,不再埋怨丈夫的窝囊。
马建国身体恢复后,继续干他的大队书记。抽空去看了郭秀英和王振武,振武瘦得皮包骨头了,现在躺在床上也起不来了,一天就喝点儿面汤续命。他一如既往要求晓春照顾振武一家,因为他心里的那个疙瘩一直都在,只要晓春替宝玉尽孝,真到了那一天,宝玉才可能不会出卖晓春。
马栓辞去了队长的职务,专心领着人盖房修屋,他等了两个月也没见刘家人登门说软话,不再想巧珍的事情。在痛苦无聊的日子,学会了酗酒,只要是晚上,不喝半斤就睡不成觉。
三星结了婚,高明楼不再像以往提那么大劲了,把能推的事情都交给高加林,自己这老胳膊老腿的趁着能动出去转转,他和老伴一起买了票去省城旅游。
高家村的人还没有人去过省城,张老秉解放前打仗经过临潼,算是从省城的边上溜达过去了。
刘立本托亲家给巧玲带些东西,还发了电报让巧玲接住他们,领他们在省城转转看看。
农业大学是省里的重点,刘巧玲班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有个叫李东明的小伙子对她显示出了好感,有事没事总爱往她前面凑。一想到张克南还在家里等着她,心头燃起的火苗不得不按下去。
自己毕业还得四年,克南比自己大四岁,即使毕业,也要再上班一年才能结婚,那时候克南就二十七了,属于大龄青年,克南说可以等,也说服了吴春梅,说找一个大学生的媳妇不容易,好饭不怕晚,这也是张家的荣耀。
克南和李东明相比要差一些,这个李东明的脸型棱角分明,骨架大,有运动员一样的体魄,是校篮球队的前锋。克南是一个痴心的人,每星期都会给她来信,诉说相思之情。
自己一个本科生有这么高的学历,老师在刚开学的第一天就说过他们毕业后的去向,往届生都是去市里的农业局或者大国企上班,回到县里的很少,她心里开始矛盾,在事业和感情之间的取舍成了一个难题。
克南一个高中生,就是撑破了天也就是县城供销社的主任,将来不可能两地分居的生活吧。
高加林的日子趋于平淡,村里的年轻人农忙后陆续又到城里揽活,地里的菜品种也越来越少,大家肚里都缺了油水,于是不断有人在他面前吹风,“加林,明楼出去玩了,他不在家,就看你的了,能不能想想办法给乡亲们改善改善生活,芹菜、萝卜缨都让人吃得脸发绿!”他经不住别人撺掇,就寻思着怎么找个机会给高家村的人改善一下生活。
他去马店面粉厂拉麦麸,碰巧遇到了石佛公社的书记常永学,闲聊中知道水库的后期工作都已经做好,马上就开始蓄水了。他一听这个消息,心里就有了主意。
水库蓄水,下游的大马河水量就要减少,可以趁着这个空档让大家吃几天好吃的。
他摸清了蓄水的时间安排,等到第一天他用大喇叭把村里的人喊到河边。趁着水位低,筑起了两道坝,长度有个二百米,让壮劳力把水桶拴上绳子,坝上一边一个人,抓住绳子把桶荡起来,往外豁水。一班人累了,下一班接着干,到了天擦黑,人们看到堵住的河里全是大大小小扑腾着尾巴的鱼,有鲤鱼、草鱼、鲶鱼、鲢鱼、鲫鱼,摞在一起着实让人喜欢,大人小孩儿都笑逐颜开。
把鱼全捞上来后,开始让高国安和大队的骨干排队分鱼,一斤左右的一家一脸盆,三两半斤的一家一脸盆,剩下的猫鱼小虾再分一盆,这样高家村的三百多户都吃上了平时连想都不敢想的鱼。
一下子有了这么多鱼,有人煮了吃,做成鱼汤,放了红辣椒和米醋,再滴点儿香油;有人炸了吃,用菜籽油把裹了面糊的鱼炸得金黄,都放起来慢慢吃;还有吃不完的自己用水养到盆里,还有的直接送亲戚。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其它河边的村子也纷纷效仿。
喜欢高加林的逆袭之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高加林的逆袭之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