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集团成功完成海外企业收购后,本以为是迈向新辉煌的起点,却没想到,文化融合这只 “拦路虎” 横在了眼前,让陈默和整个集团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海外企业的办公室里,墙壁上挂着充满异域风情的艺术画作,员工们的穿着打扮和交流方式都带着鲜明的本土特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盛集团的员工们习惯了严谨、高效的中式工作风格,穿着也更为正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碰撞在一起,就像油和水,怎么也融不到一块儿去。
一大早,陈默就被一阵争吵声吸引到了办公区。只见天盛集团的老员工张峰,正满脸怒容地对着一位海外新同事大喊:“这方案都改了多少次了,你们到底有没有用心!” 而那位海外同事则一脸茫然,摊开双手说道:“我已经按照要求做了,这在我们那儿就是标准做法。” 原来,张峰负责的项目需要海外同事配合提供一些数据,但对方给出的数据格式和内容都与天盛集团的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张峰的工作无法顺利推进。
类似的场景在公司里随处可见。会议室里,天盛集团的员工习惯在会议上积极发言,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海外员工则更倾向于先倾听,再委婉地提出意见。这使得会议常常陷入僵局,双方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的意图,沟通成本直线上升。
午休时间,食堂里也能看到明显的 “阵营划分”。天盛集团的员工聚在一起,讨论着国内的市场动态和工作安排;海外员工则围坐在一起,用母语交谈,欢声笑语中夹杂着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无形的隔阂,让陈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陈默深知,文化融合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公司的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影响。他决定从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入手,打破这层坚冰。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 “文化体验日” 活动在公司里拉开了帷幕。
活动当天,公司的大厅被布置得充满各国风情。海外员工带来了家乡的特色美食,精致的法式甜点、浓郁的意大利咖啡、香辣的墨西哥玉米饼…… 香味弥漫在整个大厅。天盛集团的员工们好奇地围在美食摊位前,品尝着异国风味,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
在文化展示区,海外员工展示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色彩斑斓的印度纱丽、造型精美的日本和服、充满神秘色彩的非洲木雕,吸引了众多员工的目光。他们纷纷驻足观看,向海外同事询问这些物品背后的文化故事。一位海外员工热情地为大家介绍日本茶道文化,从茶具的摆放、茶叶的冲泡到品茶的礼仪,讲解得细致入微。天盛集团的员工们听得津津有味,还亲自上手体验了一番,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然而,活动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一场文化知识问答环节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主持人提出了一个关于海外企业文化理念的问题,天盛集团的一位员工抢答时,由于对海外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给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引起了一些海外员工的哄笑。这位员工顿时满脸通红,感到十分尴尬。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紧张,陈默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走上台,微笑着说道:“大家先别笑,文化的差异本就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举办这个活动,就是为了让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应该抱着尊重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就像我们中国有句古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都能从彼此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陈默的一番话,让现场的气氛缓和了许多。海外员工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那位抢答错误的员工也鼓起了勇气,向海外同事请教正确答案,大家又重新投入到活动中。
文化交流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陈默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要真正实现文化融合,还需要从根本上建立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将双方的优点都融入其中。于是,他组织了一场企业文化研讨会,邀请了公司各个部门的代表,包括海外员工和天盛集团的老员工,共同参与讨论。
会议室内,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而严肃。陈默率先发言:“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是为了打造一种属于我们共同的企业文化。我们要正视双方文化的差异,找到其中的契合点,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新的文化氛围中找到归属感。”
一位海外员工站起身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道:“我觉得我们海外公司注重创新和自由,员工们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更倾向于灵活多变的方式,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天盛集团的一位资深经理接着说:“我们天盛集团一直强调团队协作和高效执行。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严格按照计划推进工作,确保任务按时完成。这一点在我们过往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