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王翠妞登门拜访:
“扣,扣扣,请问,宋爷爷在家吗?”
屋内传来低沉的老年音:“谁呀?”
“宋爷爷,您好,我是石柱福媳妇,想请您老帮忙。”
“吱呀”一声,一扇陈旧的木门打开了,
一位弓着背,头发胡须花白的老人,
站在门内:“你是翠妞?找我有什么事?”
“宋爷爷,是这样的,我想请您,
给儿子们传授学问,如果您身体没问题,
时间由您定,我会给您适当的报酬。”
“哎呀,只要你们不嫌弃,
能教儿子们学问,我乐意呀,不用报酬的。”
商定后,宋大爷隔三岔五,
就会去教孩子们,认字识文。
王翠妞井井有条,安排着家里的日常。
买了新的农具,还开垦了几亩荒地,
种上了各种蔬菜、杂粮,在石柱贵的指导下,
一家人,按照新的种植方法忙碌着,
满心期待着,秋天能有个好收成。
王翠妞也经常进山:
捕获猎物、采摘野菜,
尤其采集一些药材,以便于掩人耳目,
不至于暴露、空间里的名贵药材。
孩子们也在老先生的教导下,
识字明理,进步飞快。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村里突然来了几个陌生人,
四处打听谁家有珍贵药材出售。
王翠妞心里一惊,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她悄悄叮嘱家人,千万别透露药材的事儿,
可流言还是在村里传开了,
说是王翠妞家得了一笔横财,
肯定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村里的流言蜚语,
像春日疯长的野草,迅速蔓延开来。
王翠妞一家,本想低调行事,默默积攒家底,
却没想到,还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那几个陌生人,在村里晃悠了几日,
依旧不死心,逢人就问:
“听说你们村,有人挖到了宝贝药材,
卖了大钱,知不知道是谁家啊?”
村民们起初还三缄其口,
可耐不住他们软磨硬泡,
又有那爱嚼舌根的,有意无意,指向王翠妞的院子,
这一来二去的,大家心里都有了数。
王翠妞看着村民异样的目光,心里满是忧虑。
这天,她正在院子里晾晒草药,
准备制成一些简单的药剂备用,
大嫂却突然推门而入,
脸上带着几分讨好的笑:
“三弟媳妇,听说你最近发了大财啊,
这草药看着就不一般,
你可得拉衬拉衬嫂子,咱都是一家人。”
王翠妞心知她不怀好意,
面上却不动声色,笑着说:
“大嫂,您这是听谁说的呀?
我不过是采了些寻常草药,
给家里人调理身子罢了,哪又发大财一说。”
大嫂撇撇嘴,显然不信:
“三弟媳妇,你就别瞒着我了,
村里都传遍了,说你那药材卖了个天价,
你要是发达了,可不能忘了咱这一大家子。”
王翠妞正想再解释几句,
院门口又传来二嫂尖锐的声音:
“哟,大嫂也在呀,
她扭着腰走进来,眼神在院子里扫了一圈,
“三弟媳妇,你现在可是村里的富人了,
不过呀,这财不露白,
你可得小心着点,别招来什么灾祸。”
王翠妞哪能听不出,二嫂话里的酸意,
无奈地叹了口气:
“二嫂,您就别打趣我了,我真没什么钱,
这日子,还不是得一天天紧巴着过。”
两位嫂子你一言我一语,
话里话外都是试探和索要,
王翠妞应付得心力交瘁。
好不容易等她们走了,
石柱福从外面回来,一脸愁容:
“娘子,这流言越传越离谱了,
我刚去地里,
还有人旁敲侧击,打听咱家的事儿,这可咋整?”
王翠妞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
“咱们先别慌,嘴长在别人身上,
咱管不住,但咱自己得稳住,
家里的事儿,尤其是药材的事儿,千万别露馅儿。
我想着,咱得做点什么,转移下大家的注意力。”
石柱福疑惑地问:“做什么呢?”
王翠妞眼睛一亮,计上心来:
“咱们家不是种了不少新作物吗?
过几日,就到了除草施肥的时候,
咱们不能发工钱,请村民来帮忙,
那样更显得咱家有钱,容易招来更多麻烦。
我打算,这几日进山,捕些猎物回来,
到时候,好好招待帮忙的村民,
一来让大家看看,咱们确实是,踏踏实实在种地;
二来也能堵住,那些人的嘴,你觉得咋样?”
石柱福听后,眼睛一亮,
点头赞同:“娘子,这主意妙啊!
既分散了大伙的注意力,
又能财不外露,我这就去跟大伙说说。”
石柱福去村里,找人帮忙的消息一传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