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刘兰英、大嫂姜氏、二嫂陈氏,
她们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的,
嘴巴张了张,想说什么,又不知说什么。
百草堂掌柜,见无路可逃,
脸上一阵青,一阵紫的,
只得硬着头皮站出来,
满脸不情愿,撇着嘴嘟囔:
“行,今天是我们不对,
以后……以后我们,井水不犯河水。”
王翠妞冷哼一声:
“希望你说到做到,
要是再敢使坏,别怪我不客气!”
风波暂时平息,村民们逐渐散去。
“娘,他们怎么这么坏?
还有奶奶、大伯母、二伯母,
她们怎么可以这样?”
石梅花拍着小胸脯,心有余悸地说着。
石柱福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
长舒一口气:“是啊,幸亏娘子你机灵,
一眼就看穿了他们的把戏,不然今天,可就麻烦了。”
王翠妞微微摇头,苦笑道:
“这次是躲过去了,可百草堂,
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的,咱以后得更小心。”
“娘,那咱们咋办呀?”
石狗蛋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满是担忧。
王翠妞摸了摸儿子的头,沉思片刻道:
“咱们还得想法子,壮大生意,
让大伙都知道,咱家要材,是真的好,
另外,也得多结交一些,村里村外,靠得住的人,
真要有事儿,也有人帮衬。”
“嗯,娘子说得对,
我明儿个,就去集市上看看,
有没有啥新的商机,
顺便探探,百草堂的动静。”
石柱福点头,回应这王翠妞。
石狗蛋一下子跳起来,满脸兴奋道:
“爹,我也跟你去,好不好?”
“你个小毛孩,去啥去,镇上人多
又杂乱得很,万一走丢了咋办。”
王翠妞连忙反对。
“娘,我都多大了,才不会走丢呢,
我能帮爹拎东西。”
石狗蛋噘着嘴,一脸不服气。
石柱福看着儿子,笑了笑:
“行,狗蛋长大了,
就让他跟着我吧,历练历练也好。”
王翠妞想了想,叮嘱道:
“那你们可得小心,到了集市上,
别惹事儿,早点回来。”
“知道了,娘......娘子,”
父子俩异口同声地应道。
“行了,那今天就早点睡。”王翠妞吩咐道。
翌日一大早,石柱福就带着石狗蛋出发了,
“娘,我想去地里看看,咱们种的庄稼。”
石梅花懂事地说。
“行,娘带你一起去。”
王翠妞牵起女儿的手,往地里走去。
到了地里,只见他们家种的玉米和小麦,
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王翠妞蹲下身子,
轻轻抚摸着,绿油油的玉米叶子,
脸上满是欣慰的看向梅花:
“梅花,你看,这都是咱们的心血,
只要好好照料,就会有个好收成,”
“娘,这样的话,我们一家人,
是不是就不会,饿肚子了。”
“是呀,以后不但不会饿肚子,还会有剩余,
吃不完的,还可以做成糕点卖钱呢。”
“娘,我会帮你着,一起照顾它们的。”
石梅花乖巧地点点头。
正说着,突然听到一阵吵闹声,
王翠妞站起身,皱起眉头,循声望去,
只见村里的李二嫂和张婶子,
在田边争得面红耳赤:
“李二嫂,你咋能这样呢,
这地明明是我家的,你咋随便种东西。”
张婶子双手叉腰,气得满脸通红:
“你胡说啥呢,这地我都种了好几年了,
啥时候成你家的了。”
李二嫂也不甘示弱,扯着嗓子喊。
王翠妞忙走过去,劝说道:
“两位婶子,别吵了,有话好好说,
你们这,到底咋回事啊?”
张婶子一见王翠妞,像是找到了救星,
拉着她的手说:
“翠妞啊,你来得正好,你给评评理。
这地,是我家老爷子,在世的时候就开垦的,
一直种到现在,可今年,李二嫂突然说,
这地是她的,非要在上面种东西。”
李二嫂一听,急了:
“你少在这儿胡咧咧,
这地我种的时候,你咋不说,
现在看我种得好了,就想来抢。”
王翠妞看了看地,又看了看两人,
心里明白了七八分,
这地的界限,估计是年久模糊了,
才闹出这一场误会。
“两位婶子,别着急,我看啊,
这地的事儿得找村长,
把地契啥的都拿出来对对,肯定能弄清楚。”
张婶子和李二嫂听了王翠妞的话,
觉得有道理,可还是气呼呼地看着对方。
“行,那就找村长评理去,
我就不信了,还没个说理的地儿了。”
李二嫂一甩手,率先往村里走去。
张婶子也紧跟其后,嘴里还嘟囔着:
“去就去,我还怕你不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