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风波虽然暂时平息,
王翠妞知道,负面影响已经造成,
该想什么办法,来改变过往客人的看法呢?
她和石柱福商量后,决定主动出击。
王翠妞拿了一些枇杷膏、雪梨膏,
和养生茶的样品,穿梭在展销会现场,
逢人便热情介绍,邀请他们品尝;
石柱福则留在摊位,不断优化布置,让展位更加吸引人。
“各位大哥大姐,我们是清平村来的,
自家的产品,品质绝对可靠。
刚才那位大爷是误会了,我们的这些膏,
养生茶,真的有很好的功效,大家尝尝就知道了。”
王翠妞真诚的话语,打动了不少人,
渐渐的,摊位前的人气又旺了起来。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正当生意稍有起色时,几个官差模样的人,
朝他们走了过来,为首的那个,一脸严肃:
“你们是哪儿来的?可有参展的许可证?”
王翠妞赶忙掏出,主办方发放的凭证,
递过去:“官爷,我们有许可证的,
是清平村来这儿,推销自家产品的。”
官差看了看凭证,又打量了一番摊位:
“哼,这县城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来做生意的,
东西要是有问题,可别怪我们不客气。”
说完,扬长而去。
王翠妞心里一沉,她知道,在这城市里,
人脉和背景至关重要,他们初来乍到,
难免受人刁难,但她没有气馁,
回到客栈后,王翠妞和石柱福商量着,
得想办法结识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
为村子的产品,打开销路。
说来也巧,第二天,王翠妞在客栈,
结识了一位姓林的小姐。
林小姐是县城一位官爷的千金,生性善良,
对民间的新奇玩意儿,颇感兴趣,
她见王翠妞愁眉不展,便上前询问,
王翠妞如实相告,林小姐听后,笑道:
“王姐姐,你别愁,我爹爹在城里,还是有些人脉,
我带你去见他,说不定能帮上忙。”
王翠妞喜出望外,连忙道谢,
跟着林小姐来到林府,林大人起初有些疑虑,
但听了女儿的介绍,又看了王翠妞一眼,
然后把目光移到产品上,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你这姑娘,有胆识,有手艺,
这些润肺止咳膏,和养生茶确实不错,
在城里,应该会有市场。”
林大人当即答应帮忙,他利用自己的关系,
邀请了一些名医、富商到府上品鉴。
王翠妞精心准备,在林府现场展示,
枇杷膏的熬制过程,和养生茶的冲泡方法,
并详细介绍了产品的功效,
名医们纷纷点头称赞,
富商们也看到了商机,当场就下了不少订单。
有了林大人的支持,王翠妞她们渐渐顺畅起来,
他们抓住机会,在展销会上大获成功,
不仅收获了满满的订单,
还结识了一些权贵和商贾,
为村子的产品,打开了通往县城的大门。
展销会结束后,王翠妞和石柱福满载而归,
回到村子,村民们早已在村口翘首以盼,
听闻在县城的好消息,
大家欢呼雀跃,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展销会大获成功,订单如雪花般从省都、
县城乃至周边城镇纷纷飘来,
清平村沉浸在一片喜悦与忙碌之中
然而,繁荣的背后,危机正悄然滋生。
作坊里,各类产品堆积如山,
原本宽敞的祠堂,如今被塞得满满当当:
川贝枇杷膏、雪梨百合润肺膏、各种水果养生茶、
水果干、果脯、果酒、果酱……
琳琅满目的货品,占据了每一寸空间,
工人们在其间,忙忙碌碌,穿梭不停,
常常磕磕碰碰,弄得乱七八糟,
“阿牛,你咋又把这新采的枇杷,放错地儿啦!
这是要用来熬膏的,弄混了咋整?”
负责原料分拣的是,老猎户李大山的媳妇,
李婶子急在当前,直叹气,
王翠妞刚走进作坊,便目睹了这混乱的一幕,
眉头紧锁,她心里清楚,随着业务的急剧扩张,
场地,已然成为控制发展的一大困难,
不仅如此,人员管理也愈发棘手。
新招来帮忙的村民们,虽大多热情高涨,
但因缺乏经验,做事毫无章法。
包装区,几个姑娘为了赶速度,
标签贴得歪歪扭扭,
甚至,有的还贴错了产品名称;
熬膏区,新手师傅,掌握不好火候,
一锅枇杷膏差点熬糊,好好的素材都浪费了,
旁人看在眼里,心疼不已。
“翠妞,这可咋整啊?
订单催得急,咱们这乱成一锅粥,
怕是按时交货都难。”
阿珍满脸焦虑地凑到王翠妞跟前,
王翠妞咬咬牙,镇定地说:
“别急,阿珍姐,现在暴露出来的这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