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何钺师太让自己扩大封地,宗鳌笑着摇了摇头。
“祖奶,这个封地可不许随便开疆扩土。再说了,现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战争已经开始了,方国王爷们侵占地盘的事情愈演愈烈。
不管怎么说,我也姓宗,还是当年我父皇赐的姓,也算是皇族。
老祖奶,您老想想,如果我随便扩展封地,岂不是给那些叛臣贼子以口实?”
宗鳌的话确实有道理,海玉蛟离开宫廷的前三年,大臣们迫于方国小王们和侯爷们的威慑,只是在暗中招兵屯粮。
而小王们和侯爷们,还碍于宗青的情面,加之传言海玉蛟怀了宗青的龙种,谁都不想做第一个逼着嫂子孤儿寡母退位的人。
加之侯爷们是宗青的岳父,小王们是宗青的亲家,他们之间也有些错综复杂的祖孙、母女、姐妹、连襟等关系,谁都不好意思做第一个撕破脸的人。
可宗虎和他联系的几家藩王始终不安分,他们希望天下大乱,天下不乱,他们也不好意思起兵。
这里最着急的就是东方灭,恨不得天下马上大乱,更恨不得睁开眼睛,他就成为新一代帝君。
利用宗虎想独霸天下的野心,东方灭以宗虎派出的使者身份,开始游说于云贵川等地小王之间,到处搬弄是非。
小王们本来就蠢蠢欲动,东方灭又到处拱火,小王们之间的摩擦就开始了。
先是两三个小王联合欺负附近的小王,后来开始了小规模的战争,到现在,争夺地盘的战争已经遍布整个华夏。
好在有海玉蛟当年留下的诏书,小王们和大臣们,以及地方官们,无论怎么打,也很少屠戮百姓。
可东北有海家,东南有王家,西北有宗鳌,南方有宗虎,这四家算是四大皇族。
虽然战争遍布整个华夏,可这四家不动,别人再怎么打,第一不敢违背海玉蛟的诏书,第二不敢明目张胆的提出推翻大祥帝国的口号。
宗虎也很聪明,自己的实力还没到能剿灭诸王,一统华夏的地步,他也只是联合藩王,暗地里支持一些藩王,并没有明目张胆的参与战争。
这也是东方灭给他出的主意,想等各路诸侯相互消耗实力之后,再让宗虎一举统一华夏。
如果现在宗鳌私自扩展封地,势必给诸侯们口实,很可能出现大诸侯侵吞小诸侯,形成多头鼎立的局面。
一旦多头鼎立的局面出现,大祥帝国将名存实亡,海玉蛟的诏书也就失去了意义,老百姓肯定会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嗯,看来宗鸿还是个有道的明君,王太后也算个母仪天下的国母,加上朴玉盈的言传身教,才能有鳌儿这么深明大义的藩王。”
听了宗鳌的话,老祖奶不住的点头赞许。
赵以擎又问海玉蛟:“蛟儿,当年你不是留下三道诏书么?如果他们不敢违背诏书,为什么会天下大乱?”
海玉蛟的三道诏书看上去是三件事,实质上海玉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战争不要杀害百姓,更不许强征徭役。
海玉蛟离开京城不久,太尉秦永就开始派兵攻打太师和其他大臣的势力范围。
这等于秦永第一个违背诏书,各路诸侯都盯着秦永,也都跃跃欲试,想扩张地盘。
海玉蛟命令十娘和牛月娥联手潜入京城,杀了秦永,并把他的首级挂在了城门之上。
紧跟着两个人又潜入正在攻打南阳的军营,杀了秦枫宁,并把他的首级挂在了辕门之上。
紧跟着牛月娥和十娘,以右御城候和左御城侯的身份,联合发布了檄文,通告全国,秦家父子公然违背诏书,发动战争的同时,出现了屠戮百姓的行为,所以斩首示众。
这一下确实镇住了一些人,战争暂时平息了。
可海玉蛟知道,别说自己手里没那么多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高手,就算有,也阻止不了那些野心膨胀的藩王们。
于是,在海玉蛟的授意之下,洪家,海家,王家,以及宗鳌紧跟着各自发出檄文,通告全国。
檄文的内容很简单,战不战争的根本没提,只是提倡城外作战,避免伤及无辜百姓。
后来西南的六个小王又发生战争,虽然是在野外开仗,没伤及无辜百姓,却都各自损失了不少士兵。
都灵王,安顺王战败被杀,其他四家开始抓壮丁,充当自己的士兵,弥补兵员损失。
海玉蛟又派了十几个高手,杀了四家王爷,罪名是强征徭役。
再后来,各家反王学聪明了,战争在郊外打,也不大规模士兵相互残杀了,而是将军们单挑。
“祖奶,师伯,这么做,也只是暂时的,等他们扩张了地盘,都有了自己足够的实力,这最后一道诏书也不会有人顾及了。
更何况他们知道我杀不过来,也会加强防范,招募一些江湖败类保护他们。”
后来海玉蛟开始琢磨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加上海家,洪家和王家的封地,以及宗鳌的封地,多给百姓们一些避难的场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