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血竭:味甘、咸,性平,归心、肝经。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用于跌打损伤,心腹瘀痛,外伤出血,疮疡不敛。血竭含有血竭素等成分,能改善微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具有抗炎、抗菌作用。
15. 儿茶:味苦、涩,性凉,归肺经。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用于跌扑伤痛,外伤出血,吐血衄血,疮疡不敛,湿疹、湿疮,肺热咳嗽。儿茶的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作用,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炎症。
16. 伸筋草:味微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伸筋草能松弛肌肉,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和僵硬感,其生物碱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17. 透骨草: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肾经。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止痛。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疮疡肿毒,阴囊湿疹,跌打损伤。透骨草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减轻炎症,其挥发油成分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18. 海桐皮:味苦,性平,归肝、肾经。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止痒。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酸痛,疥癣瘙痒。海桐皮含有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菌作用,能缓解关节疼痛和肌肉僵硬。
19.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防风的色原酮类成分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可减轻受伤部位的炎症反应。
20. 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独活含有的香豆素类成分,能抗炎、镇痛、抗菌,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和肌肉僵硬。
21. 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鲠咽喉。威灵仙具有抗炎、镇痛、抗菌作用,能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22. 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艾叶含有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过敏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君臣佐使配伍构思技巧及协同效果
1. 君药:生大黄、芒硝、黄柏、黄连、黄芩、栀子。这六味药组成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强大阵容。生大黄、芒硝泻火通便,软坚散结,能迅速减轻局部肿胀;黄柏、黄连、黄芩、栀子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针对损伤后可能出现的热毒内蕴、红肿热痛等症状,从根源上消除炎症,为后续的修复创造良好条件。
2. 臣药:乳香、没药、川芎、当归、红花、桃仁、苏木、血竭、儿茶。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川芎、当归、红花、桃仁、苏木活血祛瘀,促进瘀血消散;血竭、儿茶活血定痛,止血生肌。这些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同时促进受伤组织的修复,缓解疼痛,减轻淤青肿胀。
3. 佐药: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防风、独活、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舒筋活络,改善关节和肌肉的功能,减轻僵硬感;防风、独活、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痹止痛,针对因风寒湿邪侵袭而加重的疼痛和不适,起到驱散邪气、缓解疼痛的作用。佐药协助君臣药,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寒性,同时针对兼证发挥治疗作用。
4. 使药:艾叶。艾叶性温,可温经散寒,调和气血,引导诸药直达病所,同时其温通之性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其他药物的疗效。此外,艾叶还能中和部分药物的寒凉之性,使整个处方寒热平衡,适合长期外用。
从现代药理研究角度来看,该处方的协同效果令人惊叹。多种药物的抗炎、抗菌成分共同作用,能有效控制局部炎症,预防感染;活血祛瘀类药物改善微循环,促进瘀血吸收,加速组织修复;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的药物则能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和僵硬。当热腾腾的药汤浸润刘保国受伤的部位,仿佛无数温柔的小手在轻柔地按摩,带走疼痛,带来新生。
外敷中药处方
处方来源:参考清代《伤科补要》中治跌打损伤外敷之方,结合民间流传的筋骨损伤验方及现代临床经验化裁而成。
处方:
制乳香30g、制没药30g、血竭20g、儿茶20g、自然铜(煅)30g、土鳖虫20g、骨碎补30g、续断30g、苏木30g、当归30g、川芎30g、赤芍30g、红花20g、桃仁20g、生大黄30g、生栀子30g、冰片10g、细辛15g、白芷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威灵仙30g 。将上述药物共研成细末,取适量药粉,用白酒与米醋按1:1比例调和成膏状,外敷于受伤的左踝关节、右膝关节及右肩胛部,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